而且,这法子不仅仅在这里有用,一旦能够证明可行,就可以往别处推广。
今后在面对,匈奴、鲜卑等这些异族人的时候,都可以用这法子来加以解决。
这东西,一旦运用的好了,其作用能够比上十万精兵!
这等东西,如何会是小道?!
谁敢说他是小道?
说他是小道的人,不是傻就是坏……”
听到荀彧这样说,刘成脸上不由露出笑容,这荀彧确实厉害,不是浪得虚名。
自己不过是将毛线毛衣,以及毛毡这些东西拿出来,并没有多说话,他就已经举一反三的将这样多的事情,都给想明白了。
而且,不拘泥世俗的看法。
“皇叔,有了这两样东西,再配合相应的政策进行治理,乱了多年的凉州,将要稳定,大兴!
还为之后治理匈奴等,找到了办法!
皇叔真乃神人也!”
荀彧一边的打着毛衣,一边望着刘成,满是赞叹的出声说道。
结果,因为分神说话打错了两针。
荀彧赶紧停下,研究一会儿,将这两针拆掉,接着开始打。
二人又在这里说了一些话,将不少东西定下。
在这个过程里,荀彧也一直没有停下织毛衣的动作。
不时还会请教一下刘成。
等到事情商议完毕之后,荀彧从这里离开的时候,已经织出来了不少。
就这往外走的时候,他手上还不停的在那里动作着。
还顺便从刘成这里,又要走了两大团子的毛线。
看着这个状态下的荀彧,刘成莫名的想起了后世九十年代的村上。
农闲的时候,随处可见的带着毛线,三五成群的围坐在一起,一边织毛衣,一边在那里东家长西家短的唠嗑的女人们。
他在想,随着毛线的大量生产,以及毛衣的推广之后,大汉这片土地上,会不会提前一千多年出现这种盛景。
估计是会的。
毕竟毛衣这种东西,是在羽绒服,以及其余各种显得现代化的御寒产品,大批量的出现之前,一种极为普遍,而且御寒效果非常好,价格又比较亲民的衣物。
是冬季御寒的首选。
想想一下,一群穿着汉服的古人,三五成群的围坐在一起,一边唠嗑,一边织着毛衣,不时在相互讨论请教一下花样的针法……
这种情景,还是蛮有趣的。
不过,想要让全国性的出现这种景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
不过,刘成有信心能够达到这样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