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明郑之我是郑克臧精校版 > 第333部分(第2页)

第333部分(第2页)

九月四日,郑克臧北上进入德州;当天汤保意部夺取广灵、古晋部进入张北。

九月五日,神策军一部开入遵化,而该日下午申时前后,杨伯康部前锋驱赶进一步扩大为二万五千人的新附军抵达榆关。守备山海关的清军不足五百,见到夏军浩荡而来,立刻弃关而逃,夏军兵不血刃的控制了天下第一雄关。

九月七日,郑克臧一行抵达沧州。这一天,山西方面传来好消息,潞安守军得知清廷覆灭后发生动乱,一部分不愿意殉死的普通绿营将官发动叛乱,杀死了坚持顽抗的山西将军觉罗宝素及满洲正红旗守道祺禄以下二十余名满汉将官后开城投降,由此晋东南平定,山西只剩下太原一地还在负隅顽抗。

九月八日,夏军羽林军第三师前锋抵达承德,承德城外各寺庙中正在为大清皇帝祈福的黄教喇嘛们不得不临时更换门庭,争相向夏军指挥官输诚效忠,正是靠着这些喇嘛们的大力宣扬承德附近很快安定下来。

九月九日,经过一番反复商议后,郑克臧颁旨正式在师统制之上设立军都统制、副都统制的职务,都统制的级别定为正二品将军、副都统制的级别定为从二品副将军,不过两职只是荣誉加衔,并非是实职,用以安置无法出任总兵、副总兵的高级武官。

随后,郑克臧又进一步宣布,将正式在总兵、副总兵之上设立行营都部属、行营副都部属的职务,以方便在中枢以外的偏远省份指挥一省及数省的驻军。都部属和副都部属虽然是常设的大军区指挥官,但不管理民政,也对各省都督以下没有监督指挥的权力,更没有财权,以此防止类似唐代藩镇的出现,而按照华夏现行的体制,只有非常设的经略大臣才有协调、监管数省的行政事务的权利

九月十日,郑克臧车架抵达天津。入住天津总兵衙门的伊始,他便公布首批都部属、副都部属的任命,分别是出任云南叙永都副部属的金言智、出任贵州广西副都部属的苏伯平、出任广南北寮副都部属的留劭阳和甘陕朔三省都部属顾恺。

到达天津后的郑克臧出人意料的不顾北京城内诡异的局面,反而好整以暇的视察起海河的河工来,并且在河道堤防旁说出一番令人震惊异常的话来:“如果说,朕将天津作为华夏北京的话,卿等以为如何。”

“圣上的意思是要迁都?”一干随扈大臣面面相觑了一番之后,德阳开国郡公、太子少师、光禄大夫、特进、前内阁总理大臣、弼德院大臣、豫章郡侯郑英平开口道。“北地刚刚平定,如此大工,恐怕会引起动荡吧。”

郑克臧笑道:“朕又不准备征发民力,如何会引起北地动荡。”

开国郡侯、资德大夫、特进、弼德院大臣、简阳县侯陈绳武会意的点点头:“圣上所言极是,几十万建虏一时半会是运不到南方去发卖,不如先用在天津工地上,即不浪费粮食又可以磨一磨性子,可谓一举两得。”

在场的人都是跟清军打了几十年仗的,谁没有亲朋戚友死在清军手中,因此对满人的仇恨那是刻骨铭心的,自然不会有人对劳役旗人和汉奸有什么反对意见,反而一个个的叫好不迭:“有道理,圣上眼光深远,臣等有所不及”

“好了,马屁就不用拍了。”郑克臧再度问道。“卿等还是议一议迁都天津的利弊吧。”

既然知道不用征发民力,郑英平便从郑氏一员的角度出发对立都天津做了评价:“本朝以海立基,武昌虽然控周边九省,但委实有些偏于内陆了,不如天津靠海便利。而且天津与幽州府相邻,亦便于对蒙古和辽东的控制,圣上选定此地为都,可谓大佳。”

封慧却反对道:“建虏已经败亡在即,蒙古在大败之下只有输诚的份了,这个时候准格尔才是我朝心腹大患,建都天津是不是太过偏远了,反不如武昌为好”

582。灭清之战(21)

清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七日??清雁门省大同府??巡抚行辕

自从三日前夏军攻取了广灵,雁门的形式陡然对清廷不利起来,从夏军攻入山西开始就宣布宵禁的大同府城更是十二个时辰戒严起来,作为重中之重的巡抚衙门更是被全副武装的清军保卫起来,估计除了飞鸟以外什么东西都不能出入。

然而明眼人都看得出,大同是守不住的,原因很简单,巡抚觉罗萨林手中没有兵也没有招兵的钱粮,又如何抵御得了气势如虹的夏军。

当然雁门省内也不是一点兵都没有,大同有八百绿营和二百旗兵以及觉罗萨林临时拼凑的二千乡勇;雁门关一线也有二千绿营和三千乡勇;至于各府各州各县,多多少少有一、两百的塘汛驻军;总数加起来或许有个万把人。但塘汛也好、乡勇也罢,不是久不训练就是根本没有操训过,连旧制绿营都比不过,更不要指望他们能挡住夏军了。

觉罗萨林当然知道大势已去,然而想逃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没钱没粮光杆带着几百旗兵上路保不齐就人家一口吞了………别看蒙古人之前还听清廷的调遣,但如今墙倒众人推,蒙古人完全有可能拿觉罗萨林的人头当礼物来取媚华夏。

走还走不成,留下来看着那些民人武官不善的眼神萨林又觉得害怕,干脆也不理事了,关上巡抚衙门,只和几个从外府逃回来的满蒙八旗的官员整日里喝着苦酒,有一天没一天的混日子。还好,他的颓废还没有传到巡抚衙门以外,否则大同城一早就乱了。

“站住,好大的胆子,竟然敢直闯巡抚行辕。”随着一声怒吼,几名绿旗兵带着倍数的乡勇抽刀横在胤禵一行面前。“好大的个,也不看看你的打扮,这地方是你来的吗?快滚,否则当你是海逆的探哨一刀砍了。”

一口难懂的晋北方言让胤禵和他的包衣不知所谓,几个包衣甚至准备上前理论,却被隐约猜出原因的胤禵喝止,随即胤禵从怀里掏出一枚朝珠塞到领头的外委千总手里:“麻烦通禀巡抚大人一声,有京中的故人来访,让他派人接我们进去。事成,另有重谢!”

虽然不识货,但看着手中那颗晶莹剔透的珠子,外委千总也知道是好东西,当下换了脸色,卷起舌头用官话说道:“原来是北京城来的老爷,好说,好说,只是您老还有什么凭证,否则小的就算把话递进去,巡抚大人也未必会见您。”

胤禵意外的看了这名外委一眼,点点头,伸手在身上掏了一阵,却没有拿出什么来。原来他逃得匆忙一身行头都丢在路上,可供证明身份的东西也在之后的逃亡中丢得差不多了,仅有两三颗御赐的朝珠因为能换钱还保留在身上。

胤禵好不尴尬,但外委千总说得对,凭证要有,否则萨林知道他是谁啊,又如何会请他进去,于是他仔细的想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