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明郑之我是郑克臧精校版 > 第306部分(第1页)

第306部分(第1页)

队,各协副将的亲军队也编为马队,如此一来,陕甘绿营共计拥有骑兵及骑马步兵六千余,占到了全部兵力的一成以上。

胤禛的整编计划还在进行,夏军便占领了洛阳,把兵锋推进到了潼关一线。

为了抵御夏军可能的叩关,胤禛调动凤翔、乾州两镇兵马进驻潼关,同时命令陕西提督江琦督率提标及邠州镇、西安镇进驻同州以为后援,自己则率鄜州、同州两镇留驻西安以为总预备队,至于剩下的督标、军标、抚标则用于威慑其他方向。

胤禛的防御计划虽然做得不错,很有层次,然而夏军控制了陕县之后,未必继续进攻。

这固然是因为粮道不畅的缘故,也有为怀庆、卫辉等地河北清军牵制的关系,但无论如何都使得原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陕甘绿营一拳打在空气中,那种用错力的感觉让从上到下都憋闷的难受。不过,再怎么憋屈,胤禛也还没有大胆到主动出击收复河南,所以陕甘绿营便陷入了长期与夏军河南行营对峙的局面。

其实只懂得纸上谈兵的胤禛根本没有想到,就在陕甘绿营的主力被夏军一部所牵制之后,其他方向很快就传来了不利的消息。

华夏武成八年五月初二,先后控制了兴安、商州之后的夏军西川军团前哨翻越黑龙口出现在蓝田西南,虽后来被紧急赶到的巴锡军标所驱逐,但这却意味着利用秦岭天险保卫关中南境的防守策略出现了致命的漏洞。受此影响,胤禛不得不把鄜州、同州两镇调动到蓝田、户县、周至等地,从而减少了对潼关前线的支援。

华夏武成八年七月十七,似乎看到清军已经被夏军捆住了手脚,清榆林道兼榆林总兵吴泓以胤禛的要求违背康熙三十九年八月关于各镇粮饷自筹自用的圣谕为由,斩杀胤禛前往催粮的使者,拒不向胤禛交付夏粮夏税。

吴泓的所作所为很快引起了延安知府兼延安副将王应统的呼应,王应统随后也驱逐胤禛使节,宣布对关中不输不贡。不过延安镇只有千余兵马,自保有些不足,因此王应统很快派人联络吴泓,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两人一致决定联手,于是榆林镇很快派出三千人的部队开入延安境内,协助王应统抵御来自关中方面可能的讨伐军。

两藩的所作所为理所当然的引起了胤禛的愤怒,为了避免连锁反应,胤禛第一时间决定镇压。于是他又派刚刚出任的西安镇总兵的赵弘燮出兵延安。虽然赵弘燮很快推进到延安城下,将两镇兵马堵在城内,但这么一来,陕甘原本窘迫的财力更加匮乏,而且还不可避免的再度削弱了潼关一线的防守。

这个时候胤祉也看出甘陕已经不可守,于是他便使出金蝉脱壳的伎俩,以亲自押送陕北流民为借口,从河津渡过黄河进入山西。此后胤祉就一直逗留在山西绛州境内,只是靠一些信使来遥控处置陕西民政。

逃跑专家、“飞将军”祖大寿的孙子祖良弼也觉得陕西已经危在旦夕了,于是他决定发挥祖传功夫,不辞而别,率着他的军标追随胤祉的脚步退入山西………当然清廷不是组织力和决断力极差的明廷,因此祖良弼也是事先准备好借口的,他以成都将军的身份向康熙请旨前往河北指挥胤禔麾下的川省绿营。

题本加急送往北京后,祖良弼不待回音便率部东行,抢在胤禛明白过来之前越过黄河。

闻讯气急败坏的胤禛立刻参了祖良弼一本,结果康熙为了提振八旗士气决定对此事严加处置,于是祖良弼才逃到晋州,就被革职抓拿,随后送京处斩,落了一个悲剧性的下场。

胤禛总算是出了一口恶气,但这却无助于改变他所处的局面,甚至不久的将来,更大的危机将向他袭来

535。陕甘终局

急促的马蹄声伴着一路烟尘出现在西川总兵贺发的面前:“大人,射声军第一师第一旅的前哨已经进入阶州城,冷元化以下已经出城迎候大人”

“好极了!”同样风尘仆仆的贺发闻言放声大笑。“如此也不枉这一年多来,本部破山凿路之辛苦。”笑罢,面容一肃的贺发命令道。“命令邹梓山,让他妥善控制阶州,不要阴沟里翻船了。另外再派人告诉唐、贾两位大人,阶州已经到手,他们可以赶来主持政务了”

如果有谁能在高空俯瞰的话,就会发现如同长龙般的夏军队伍正沿着白龙江谷地,浩浩荡荡的溯江而上。事实上,这条谷地原本是有可供商贾通行的小道的,然而正如贺发话中透露的那样,若非夏军在过去的两年中不断开扩的话,无论如何是无法通过万余大军的。当然,开山拓路的动静颇大,根本瞒不过对面的甘肃一方,错非控制阶州的冷元化在早先就跟华夏暗通曲款,夏军也没有办法在清军的阻击下完成这一浩大的工程。

所以,当贺发的队伍来到大礼参拜的冷元化一行面前时,就算看不起这个反复无常的乱世土霸王,但贺发还是主动从马上下来将其搀扶起来:“冷大人,你的功绩圣上已经知晓,不日将有上命下达,还望大人再接再厉,如此或可长久福泽后人。”

冷元化一脸沉重的表态道:“只恨当初未早下决心恭迎朝廷天军,如此罪过,不加处置,已是侥幸,还蒙圣上挂牵,元化不慎惶恐!”

贺发冷笑的看着冷元化惺惺作态,他自是知道,错非胤禛一系列的倒行逆施,冷元化又怎么可能下定决心投靠华夏。但知道归知道,如今甘事未定,自己还有用得着冷元化的地方,所以贺发自然不会把内心的不屑宣之于口。

“古人寓言,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弃暗投明可没有什么先后之差。”贺发宽慰了几句,随后话锋一转。“如今,冷大人首要做的是切实配合朝廷掌握阶州、秦州、徽州各县,然后本官还要借助冷大人的名声向全甘各镇发出劝谕,晓谕彼等归降”

夏军从甘南开进甘肃的消息如冲击波一样震撼了全甘,甘肃各镇军阀惶惶不可终日,一个个都觉得自己的好日子到头了。然而面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夏军及华夏朝廷,自付根本无力对抗的诸侯们最终还是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华夏武成八年六月中旬至七月初,入甘夏军二个师在冷元化部的配合下,先后攻克秦州(天水)、清水、秦安、伏羌(甘谷)、宁远(武山)、通渭(渭源)、陇西等州县,清甘肃巡抚兼甘肃提督徐潮手中只有五千兵马根本挡不住夏军的攻击,被迫退守安西。

七月二十日,除稍远的甘州、肃州等镇未宣布归附外,其余各镇在观望了一阵之后纷纷易帜并遵照贺发的命令率兵前往定西军前效命。

八月初三,贺发以二万余新附军对定西实行强攻。两天后,徐潮开城投降,至此兰州、宁夏、庆阳、平凉、巩昌、西宁等地为华夏朝完全掌握。

定西战罢,华夏朝的官吏纷纷进入兰州等府县,与此同时,贺发以一师镇兰州、一师镇西宁,从而暂时对甘北、甘西北采取守势,其本人则率领二万多新附军转而东进,威胁陕西西境,大有一举攻入凤翔的架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