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明郑之我是郑克臧精校版 > 第68部分(第2页)

第68部分(第2页)

“鉴于如今的局势,我方不能保证这些物资还能运到大员”

代办还想解释什么,郑克臧却一下子打断了他的话:“很好,这又违背了贵方一贯提倡的商业信用,既然如此,来人,扣押所有在港英圭黎船只,接管英圭黎商馆及仓库,驱逐所有英圭黎人员,给他们一条小船,不,派一条福船送他们去澳门。”

“不,陛下,您不能这样做。”英圭黎代办咆哮着,然而两位剑鱼服侍卫横亘在他面前,让这个张牙舞爪的英国人只能用语言发泄自己的不满。“您这是*,您要为此付出代价的。”

“代价?这句话应该由余来说才是。”郑克臧冷笑着。“这是你们破坏商业合同应有的惩罚,也是确保贵方能继续履约的必要抵押物。”说到这,郑克臧命令道。“赶他出去,十二个时辰里面,将所有英圭黎人送离东宁。”

侍卫推搡着将英圭黎的代办赶了出去,这个时候陪同英圭黎人前来的傅为霖作出担忧的神色:“世孙,英圭黎人也走了,本藩可就彻底孤立无援了,臣以为,既然时局已经败坏如斯,不如再派人至福州议和,以拖延清虏的脚步,臣不才,愿亲为之。”

“孤立无援?”郑克臧摇摇头。“欧罗巴诸夷素来只重视实力,只要本藩打赢了只要本藩表露出确保东宁的力量,到时候不要说英圭黎人会急着重修旧好就连吕宋夷、佛郎机人甚至法兰西夷都会一个个像闻着血腥味的鲨鱼一样自己找上门来的,卿不必担心。”

傅为霖见郑克臧不往郑清和谈上引,心中大急,于是再度开口:“诸夷趋利忘义或不打紧,但本藩内有旱情外有强敌,委实不能浪战,臣还是以为能缓和还是先缓和的为好。”

“傅大人这一片心思怕是要竹篮打水一场空了。”郑克臧招来侍卫轻轻交代了两句,很快一份抄写的奏章递到了傅为霖的面前,傅为霖不明所以的接到手上,低头一看上书《海逆日蹙疏》,此时就听郑克臧说到。“傅卿可以打开来看看,这是施琅向鞑酋康熙呈递的奏章,内中意思已经什么清楚了,此战决不可能缓和。”

傅为霖大惊失色,忙打开来观看:“及今臣在水陆官兵中挑选二万有奇,操练有日,可称精熟,足以破贼睿鉴全览,留中勿发,恐剿抚之议不相入,或有漏泄以害成也”

“这,这,”傅为霖看罢顿时如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他之所以沮丧是因为施琅已经写的很明白了,招抚只不过是虚晃一枪而已,既然如此,他已经失去了前往福州的理由,自然也就不存在于战前脱身的可能。“世孙,这,这是真的?”

“琉球商馆搞来的,”郑克臧确认着。“花了不小的代价,应该不会有假。”

傅为霖脸上的肌肉抽搐了一下,他从郑克臧的话里收到一个信息,那就是琉球营在大陆有暗哨,一时间他心又有些活动了,不由自主的问道:“世孙,此等机密,琉球营又是从何得来的,莫不要上了别人的当啊。”

“上当?”郑克臧心中忽然一动,他觉得傅为霖的反应奇怪了,这一怀疑他立刻留神起来。“真也好,假也好,反正此战是不可避免了,正好也拿这东西堵那些三心两意的家伙们的嘴。”郑克臧这话让傅为霖心头狂跳,正在此时,郑克臧命令道。“傅卿,童子军在北汕尾岛动手,怕失了分寸,你且过去监督一二,另外顺便让他们在商埠外砌一堵墙,以免清军可能利用商港上陆”

傅为霖前脚刚走,郑克臧立刻招来郁平:“如今市面上谣言纷纷,其中不乏是从本藩重臣府邸里传出来的,你立刻派人查访,一定要把源头给找到,另外,傅为霖形迹可疑,盯死了他,一旦查有实据,马上予以捉拿??”

郑克臧坚定的不想跟清廷再度和谈,但刘国轩却为了打乱施琅的进军计划而派出了使臣。这一年的五月六日,水师前镇总兵黄学齎自海路抵达福州向姚启圣递交刘国轩的私信,提出“请照琉球、高丽等外国例,称臣进贡,不剃发登岸”。正因为施琅获得专征权力而闷闷不乐的姚启圣如获至宝,立刻飞马报奏北京。

清人蒋良骐在日后撰写的《东华录??卷八??康熙二十二年癸亥(1683年)》中对此段历史有过非常详细的记载:“五月甲子(二十三日)。先是,福建总督姚启圣奏【海贼刘国轩遣伪官黄学齎书至,请照琉球、高丽等外国例,称臣进贡,不剃发登岸;应否如所请,请旨定夺】。上曰【台湾贼皆闽人,不得与琉球、高丽比。如果悔罪剃发归诚,该督、抚等遴选贤能官前往招抚。或贼闻知大兵进剿,计图缓兵,亦未可料。共审察确实,倘机有可乘,可令提督即遵前旨进兵】。至是,姚启圣奏【遣福州副将黄朝用往谕刘国轩等,仍如前言】。上乃趣施琅速进兵”

于是一切的伪装都撕破了,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然而就在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一场大雨倾盆而下,从五月二十八日,一直下到了六月初六,东宁各地“溪谷皆崩”。面临着祸不单行的局面,郑克臧一面勒令各地驻军赶快帮助救灾,一面又咬牙下拨储粮一万石用于救灾,同时从琉球、日本、广南、占城、暹罗各地抢运粮食,为了筹集购粮所需的资金,郑克臧还被迫去信长崎,通知田川次郎左卫门接受日方极为苛刻的条件,以十年内每年提供五百担生丝作为利息,向日本关西豪商集团借贷价值三十万贯目的白银、红铜和粮食。

郑克臧这边的努力还没有见效,施琅已经从兴化平海卫移师铜山做好了最后攻台的准备,此时一度因为抢功而跟施琅龌蹉的姚启圣见到康熙心意已定也改弦更张,向铜山派遣了三千援兵,至此清军已经完全做好了准备,只待择日扬帆东向了

119。澎湖海战

碧波荡漾的大海上,两艘郑军的快哨船正在一前一后的巡航着。由于清军大队人马已经进抵铜山,所有人都知道一场血战迫在眉睫了,因此船上的气氛肃杀,神经质的领班甚至亲自上刁斗充当了望哨,然而其目的却是不要发现清军好让自己又多活上一天。

但该来还是终归回来,一声凄厉的呼叫声甚至连稍远处的友船都能听见:“施琅来了!”

几百根桅杆密密麻麻的出现在众人的视线内,这壮观的景象让所有人在一瞬间内为之失神,好半天后才回复清明的领班再度咒骂着:“还愣着干什么,掉头,向大帅报告”

“快哨船发现清军舟师的时候是在花屿、猫屿一带,按照清军的船速,今天应该会在八罩屿过夜。”八罩屿又叫望安岛,相传这个名字还是朱成功当年征台时路径此地所取的。

“八罩屿?”林升有些不敢相信陈谅的判断。“八罩屿地形险恶又多暗礁,施琅也是知兵的人,他就不怕一旦遇上大风来个船毁人亡吗?”林升这个说法也是有典故的,蒙古之所以东征日本失败正是因为台风的原因,而六月又是台风多发季节,他以为施琅、朱天贵、林贤都是老海狗的出身绝不会犯这个错的。“会不会南下大屿(注:七美屿)了?”

“林军门说的有道理。”陈启明也持相同的判断。“八罩屿上淡水稀缺,清军数万人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