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只好躬身恭送皇帝。
皇帝冷哼一声,甩袖离开。
两个女官掀开珠帘,兕姐儿从珠帘后出来,群臣又躬身恭送。
“臣等,恭送皇后娘娘!”
见皇帝、皇后走了,蔡珅用力,从何大人脚底扯出自己的宫绦穗子。
何大人好像才发现此事,歉意道:“哎呀,咋滴不小心踩到了蔡大人的穗子,实在是抱歉呀蔡大人。”
蔡珅没好气的看了他一眼,阴阳怪气道:“是呀,不小心踩到,力气还挺大,扯了半天没扯出来。”下次吸取教训,宫绦不会系这么长了。
但是长的宫绦更飘逸,是蔡珅心头所好,蔡珅还是有些舍不得不系长宫绦。
何大人连连道歉,十分的诚恳,但他越诚恳,蔡珅越觉得,他就是故意的。
下了朝后,蔡珅去了周家,跟好友抱怨:“你说那何弼是不是故意的?”
周大人好笑道:“他都叫‘何必’了,你说是不是故意的?”
蔡珅闻言更恼了:“你到底站哪边的?”
周大人道:“作为好友,我当然是站你这边,但现如今我已经致仕,所以我站朝堂外。”
“云谏,你不是个蠢的,想必,你也看出来了,何维则定然是瞧来什么,不想你掺和进去,才阻你进言。别看他平日里一副老好人的模样,谁都能推搡一下,但你要真看轻了他,就看差了。”周大人劝着蔡珅,蔡珅有时候就是太直了。
这何维则可不是个简单的,一个老好人,可坐不稳兵部尚书的位置。
而且,他是文人出身,却难得的不受武官排斥,很多时候,那些不讲理的莽夫也愿意听他说话。
柔嘉维则,这何弼真真是人如其名。
蔡珅沉默不语,他其实也明白,现如今最好的选择,就是看皇帝与皇后博弈,然后等他们哪一方胜了,就效力哪一方。
他是户部尚书,可选择的余地很大,但是蔡珅私心里还是偏向皇帝的,毕竟,皇帝对他有知遇之恩。
当初,蔡珅只是户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得了当时还是皇子的皇帝青眼,扶持他一路往上走,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到员外郎,到侍郎,最后成了六部最年轻的尚书。
蔡珅一直记着皇帝的知遇之恩,所以他才选择了更不好走的道路。
良久,蔡珅道:“陛下,对我有知遇之恩,人要知恩。”
周大人抚着花白的胡须,看着神色认真的蔡珅,心下叹息一声。
这性子,说实话,真的不适合做官,可就是这样的性子,坐上了六部尚书之位。
“云谏,其实……知恩跟良禽择木而栖,其实并不冲突。你也看出来了,陛下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皇后摄政是必然。你择的良木不是皇后,是江山社稷。小皇子还小,日后要亲政,定要会与皇后夺权,你要报恩,就报在小皇子身上吧。你现如今要是折了进去,日后,还有谁能帮小皇子?”周大人只能从另一个角度劝蔡珅,周大人比蔡珅大十几岁,两人也算是忘年交,因此,周大人真的不愿意让蔡珅现如今折进去。
至于十几年后的事情会如何,周大人不想去想,他年岁大了,管不了那么多了。
只要,现在能保住蔡珅就好。
蔡珅沉默许久……
红泥小火炉上的茶水,开了一遍又一遍。
周大人都快打盹了,才听见弱不可闻的一句:“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