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生的事情,正是前一天的翻板。
言欢早上起来开始研读第十二种入门功法,下午学会了第十二种煅身拳,晚上又用第十二种心法“化元”、“引络”,最后以元息无法行入体内而告终。
唯一有些不同的是,这一次各项所用的时间,比前一天又短了不少。
接下来怎么办?
尚未到该睡觉的时候,言欢又碰到了同样的问题。
心性强大起来的少年,这一回不会再默默流泪了。他开始积极思考对策。
办法一,明天起来修习第十三种功法。对此言欢并不报太大的希望。虽然有成功的可能,但失败的几率还是相当的大。
当然,还没有试过,言欢是不会放弃的。他只是觉得,应该考虑别的可行之法,早点做好准备。
办法二,将所学的功法融合,或许能从中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修习之路。
目前言欢至少已经在理论上掌握了十二种入门功法,论对入门功法的了解程度,与别院教习相比也不逊色。但要想将这些功法融合,弄出一个适合自己修行的第十四种功法来,难度却是相当的大。
入门功法看似简单,却是无数前辈智者总结出来的。听张教习说,早在云鼎门立门之前,十三种入门功法便已问世。如今过去了数百年,也没有人能另辟蹊径,创出第十四套功法来。
一个真正的聪明人,先要有自知之明。
言欢不认为自己这种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角色,能够完成这个任务,所以这条路也行不通。
办法三,将现有的功法稍作改变,以适合自己修习。
在私塾读书时,那个中过秀才的老夫子曾教导过,尽信理,于文武两途应该是通用的。
言欢先想到的,是“化元”、“引络”的次序。
行功心法是入门功法的关键所在,言欢自忖绝无新创一种心法的能力,那么只能看看,是否调整一下次序,从而有所突破。
张教习曾教导过,先手臂,次下肢,再次躯干,最后头部,这是由易而难,逐层强化修为的过程。
为什么手臂上的功夫最容易练,而头上的功夫最困难,这一点张教习却没有说过。只是所有的入门功法都是这个次序,所有的弟子也都是这么练的。
言欢觉得,如果自己能先把头部这个最困难的练成,那么剩下些相对简单的不是迎刃而解了吗?
再细想那每一部分的“化元”、“引络”,元息均是先各自运行,最后进入丹田玄海,相互之间并无影响。只有在修习到第十级时,才将全身元息融会贯通。达到这一步,第一重境界的修为宣告圆满,可以进行第二重境界的修习了。
想到这一点,他不由兴奋的坐了起来,小声叫道:“我以前怎么就没有想到呢?真是笨得可以!”
张绮辉如果在这里,定然要被言欢的大胆想法吓一跳。
“化元”、“引络”的次序,并非完全不可颠倒。有些人起手从下肢练起,最后同样功行圆满。但这只是极少数自诩聪明之人做的傻事。
武道修为,从整体来说,都是由浅而深,由易而难的。前一层功法,可为后一层修习打好基础,有事半功倍之效。
先从头部练起,这困难程度暂且不说,在身体经脉尚未开启之时,极易造成元息反冲紫府。
所有武道心法,均由意念引导。而这意念的出处,便是人之头部紫府,是为全身的主导中枢。一旦元息反冲紫府,念力不出来,失了引导的元息将对紫府造成强烈损伤,轻则走火入魔变成白痴,重则一命呜呼立即归天。
张绮辉怎么也不会想到,最不成器的言欢竟然打算由最难的入手。这也是他忽略了人绝处求生时常会有破釜沉舟之举。而功法书上都是由最合理的次序讲述的,平常也没有弟子无聊到问先由头部练起会怎么样这种问题。
言欢由于修为低下,做人低调,给张绮辉一种十分规矩的印象。但实际上,言欢从来就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听话弟子。
那位私塾的老夫子,在言欢七岁时让他父母将其领回,成就了言欢天才神童的声誉,固然是因为言欢天资聪颖,进步神。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言欢常有惊人之举,提一些匪夷所思的问题,让老夫子无言以对下不来台。读书人好面子,老夫子又怎么好意思让人知道这一点。
想到新出路的言欢无比振奋,丝毫不知这个决定将为他带来多大的凶险。他看了一眼石窗之外,月亮才刚升起,时间还早。这一晚上的大好时间不加以利用,岂不可惜?
言欢跳下床来,在室内缓缓踱步。一方面是平静心神,情绪波动激烈可是行功大忌;另一方面,他要好好考虑一下,用哪种功法入手。
转了几个圈子后,言欢的心绪静了下来,决定便以今天刚学的第十二种功法入手。
调整次序重新修炼,意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