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这些奏折拿上进宫去,面见太子殿下。”
一位官员闻言有些犹豫。
“相爷,这么多的奏折拿到太子殿下那去,岂不是难为了太子殿下吗。”
宋安邦叹了口气。
“咱们门下中书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就算是为了照顾皇后娘娘的面子,咱们也已经做到位了。”
“户部已接连上了三份奏折,已经叫了三回穷了,再要这么没完没了地往出拿粮饷,那来年怎么办?”
“年年都有受灾的地方,尤其近三年,一年风调雨顺的时候都没有,粮食粮食受灾,百姓百姓受苦。”
“这支应不上百姓的赈灾也就罢了,可要是耽误了太后娘娘和陛下的寿辰,那就是大事了。”
“咱们做臣子的总不好看着太后娘娘和陛下,因为国舅公子在外面没能力,只会徒劳朝廷粮饷,而最后落得一个寿辰都办不好的结果,那到时候这个下场谁来背?”
“现在既然太子殿下监国,那看来太子殿下荣登大宝应该也是板上钉钉的事,陛下要锻炼太子总不能只报喜不报忧吧?”
“走吧走吧,和本相进宫一趟,见一见太子殿下。”
宋安邦带了四个人,每个人手上至少得抱着二十本奏折。
进了皇宫之后,宋安邦就看到太子殿下正唉声叹气地看着面前摞得几乎跟小山一样高的奏折。
宋安邦定了定,然后朗声说道。
“太子殿下,老臣宋安邦求见。”
太子闻言抬起头来,看到宋安邦之后,仿佛看到了救命稻草一般,他赶紧起身上前迎接。
却不料这一走到门口才发现,在门两旁各立着两名身着青绿官服的小官,手里捧着至少二十本奏折。
太子只觉得两眼一黑。
“宋相,我这已经这么忙了,您老怎么又送了这么多奏折来?门下中书就不能替我多分担分担?”
宋安邦也颇感无奈。
“殿下不是老臣不帮您分忧,实在是这奏折实在太多了。”
“朝内的同僚们都很情绪高昂,这国舅公子在南边一直没个响动,也不怪同僚们个个着急,殿下您得拿个法子了。”
太子无奈叹了口气,只得把宋安邦让了进来。
“宋相不是我不愿意,实在是这何俊是我的表哥呀。”
宋安邦闻言,只觉得太子殿下还年轻。
“太子殿下,有些话老臣早就该跟您说了,但老臣并没跟您说,如今是不说都不行了。”
“殿下,太子是您还是何俊?”
太子闻言理所应当地说道。
“自然是我。”
“那便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