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明日方舟硬核狠人征程笔趣阁 > 第112章(第3页)

第112章(第3页)

泰拉人那主要靠挖坟的科技树相当微妙,比如虽然各处移动城市都或多或少地有着水培无土农业工厂,但这些技术很难称得上成熟,更不能说被掌握吃透。再者,移动城市空间有限,将其作为农业用地只能用得不偿失来形容——

所以,主要负责工商业,甚至混合科研的大型移动城市们并不能独立存在。它高度依赖外界的输入,正如川陀需要二十个农业世界作为它的谷仓,征服阿西莫夫笔下的这个第一银河帝国首都只需要封锁。

所以,类似采矿平台,移动商业集散地之类的小型移动城市,以及农业村庄、骑士庄园和商业旅游疗养地之类的固定聚落,在泰拉大地上广泛存在。倒不如说他们存在的历史远比巨型移动城市更久远。城市需要农村的供养,这点在泰拉大陆上也未改变。自然而然地,这就解释了下面的问题:在那移动城市之外的广大原野之上,依然有着数量繁多的人活着。

乌萨斯农民乃至农奴,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乌萨斯帝国军队的主要组成部分。正是这些长期生活在恶劣环境中吃苦耐劳、擅长土工、有野外生存经验、能克服自然障碍的士兵,成为了乌萨斯帝国引以为豪的强大军队的基石。

对于乌萨斯帝国军队,较为公认的一个观评价粗野但坚韧,时常有着精妙之举。再加上国家体量带来的数量优势,以及至少不落后世界先进水平太多的武器装备,帝国军队那“源石压路机”的名头由此而来。

然而,在整合运动面前,帝国军第一次陷入了“束手无策”的境地。即便是在帝国最早最早粉碎“神民”,建立凡人统治的国度时,帝国军队也没有感觉到这等沮丧、绝望的失败主义情绪。

在向第六集团军司令部报到,并中转车次继续返回乌萨斯内地之前,青年军官们通过人脉从司令部里搞到了不少东西。其中泄露的信息让大家毛骨悚然:

在顿河中游,保民军渡过顿河,在东岸一处海拔标高203M的小小高地上建立起了防御阵地。这个环形阵地里只有不过一个营的守军,帝国军至少投入了一个步兵师。五天之后,这个步兵师彻底垮了,而那个山头上的红脑壳纹丝不动!

唯一的变化就是帝国军士兵流出的鲜血包裹了半个山头。帝国军官兵们由此咬牙切齿又怕得发抖地称呼这个山头为“血染岭”。

无能!愚蠢!白痴!蠢货!

贵族青年们无不咬牙切齿地诅咒尸位素餐的将军们:

在见识过由机枪、速射炮、迫击炮、榴弹炮、地雷区、带刺铁丝网等各种技术装备组成的现代化防御体系后,帝国军的将领们依然无数次地将帝国军官兵整团整师地扔进绝地。

平心而论,乌萨斯将军们并非都是脑子挨过门夹的撒比。将军们只是很讨厌这种对峙僵持的堑壕战。这是违反一切战争信条和原则的消极模式,满脑子进攻的乌萨斯军队当然不会喜欢。

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保民军在十分积极地发起小规模攻击。这些小了只是一个营一个连,最多不过一个步兵团推进一两公里的战斗并不惊人。但是保民军凭借从人员素养到武器装备的全面优势屡屡得手。积少成多之下,帝国军猛然意识到自己的防线开始动摇了。

与此同时,面对带刺铁丝网、地雷和一连串复杂的堑壕组成的纵深阵地,由炮兵和迫击炮实施的火力打击,步兵小分队侦察、巡逻和袭击。。。。。。帝国军前线官兵消沉,后方将领焦急。这种小规模战斗一看人员素养,二看武器装备,问题是帝国军除了数量以外毫无优势,在那些小规模攻防战和冷枪冷炮中经受着缓慢而持续的放血,整条战线在一种无所作为的对峙中沉寂着。而部队的士气每况愈下,在无聊的阵地对峙中,已经下降到危险的程度了。

作为某种应激式的反应,也为了振奋士气让部队保持进攻意识,顿河流域的各集团军下令,一线部队要组织有力的进攻战斗,哪怕叛军只实施了最低限度的战斗行动,都必须加倍回敬对手。

然而这并不是简单的事情。203高地已经是尽可能对帝国军有力的环境了——敌人嵌入己方战线的突出部可以多面围攻。在大多数情况下,帝国军所面临的环境都是炮火支援贫乏,没有空中掩护,行动全部暴露在保民军制高点观测所和观察机之下,迎着密集的炮火渡河攻击一整个坚固的预设防御体系。。。。。。

在保民军完善强大的阵地体系和火力配系下,这种行为只是为对方提供充分发扬火力,削弱己方数量的机会。可乌萨斯帝国军的将领们似乎并未真正意识到这一点。

在他们看来,困难只是暂时的。随着赤色叛军越来越远离他们的后方,他们补给和运输的困难正在不断增强。而依托顿河这条乌萨斯数一数二的大型水系,帝国军人完全可以将对手阻止在这里。

在此期间,帝国军将不断积蓄力量,直到实力足以扭转前线局势,然后一举突破保民军防线,然后利用乌萨斯帝国的数量优势,特别是人口和资源上的优势一路横推,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可是实际效果嘛。。。。。。。厌战情绪进一步在基层扩散开,要不是军队组织和军纪还能发挥作用,恐怕已经出现大规模的逃兵潮了。保民军正在用各种办法让帝国军在整体上清醒过来。

最有效的办法是炮兵火力,保民军那铺天盖地连绵不断的炮火足以让最猛烈的步兵冲击变成满地碎尸。连帝国军的陆行舰主力舰队也不敢贸然陷入保民军炮兵的火力网——哪怕野战炮兵撼动不了他们,随之而来的空中打击也会让帝国军陆行舰队痛彻心扉。

其次是冷枪冷炮。当帝国军为了保证基本的轻武器和单兵装备,把从莫辛纳甘到滑膛燧发枪在内的玩意统统送上前线,只为了保证每个战斗兵手里有杆能响的家伙时,保民军正在给前线部队加强高精度狙击步枪的配置。

于是,前线的保民军狙击手们让帝国军官兵闻风丧胆,任何敢于脱离掩蔽的脑袋都是他们的目标。乌萨斯军队倒也试图过以狙击手反制狙击手。但保民军的狙击手接受全套专业训练,装备专业弹药和高精度狙击步枪,以小组为单位行动,与前线步兵分队密切配合;帝国军的狙击手是只有莫辛纳甘还单打独斗的猎户新兵。。。。。。没多长时间,一整排用军毯裹着的尸体就扼杀了帝国军的报复行动。

新式战争机器前所未见的杀戮效率完全超乎了帝国军将领们的想象。比起直面死神的一线士兵,将军们的思维明显要慢上半拍。曾有某个帝国军少将师长,穿戴着干净笔挺的军礼服,胸口挂满勋章站在掩蔽部顶上,用望远镜观察对面的堑壕。这家伙对死死缩在战壕里,被红色狙击手们打怕了的部下们发出怒吼:

“怕什么,你们这群蠢货!这么远的距离,他们连大象都打不中!!!”

拼命恳求他进入掩蔽部的参谋们没能看到将军被爆头的一幕。因为对面的保民军指战员们认同将军大人的观点,直接找了一辆T-55坦克来打击这个两公里外的目标。

少将曾经站着的地方如今是个大坑,来收尸的士兵们在这里细细搜刮,百般寻找也只找到了一块扭曲破碎的勋章。。。。。。

在这残酷的环境中,蹲在堑壕里的乌萨斯大兵们开始对自己的将军们不再信任。之前那些被认为勇敢无畏的猛将和才华横溢的智将们都无法打破战场僵局,同时又漠视一线士兵的痛苦和牺牲。这种残酷的现实让士兵们深感失望,在军纪和宪兵队的压制下,或许一时半会儿还翻不起什么大浪,但却在让整个顿河战线的乌萨斯军队日渐消沉。

与此同时,帝国后方的环境也在陷入消沉。在第六集团军的司令部里,瓦列里又听到了关于切尔诺伯格的不妙传闻。

第十九章前线与后方下

瓦列里的大部分生命都是在切尔诺伯格城和附近的乡村度过的,所以,他也对这里怀抱着极为深厚的情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