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说做就做,只是在江南开设西洋医馆不是难事,但是谁去当这个医馆的负责人就得想一想了。
如今大夫主要擅长中医,西洋医术并不擅长。
传教士擅长一些,却只能看出西洋的一些病症,像中医那样把脉来辩证也是不会的。
如此一来,倒是让康熙为难了。
让传教士过去坐诊西洋医馆就说不过去,自己也不能彻底放心,叫御医过去,对西洋药物可能并没有传教士那么熟悉。
为此白晋给康熙推荐了一个法兰西人,是个药师。
他对中医很感兴趣,这些年也一直在大清游历,跟不少大夫是好友,学会了不少中医方面的事,尤其一口官话说得十分流利。
会说官话,又懂一点中医,对西洋医学也熟悉,让他来坐诊西洋医馆是再适合不过了。
尤其他放下了西洋那一套治疗的方式,不会一上来就粗蛮放血,叫康熙也放心了一点。
顾凝宸就提议道:“皇上可以让当地知名的大夫去医馆轮流坐诊,这样就不耽误他们自个的医馆,又有人帮着看病,不至于叫这位西洋药师手忙脚乱。”
哪怕这个西洋药师会一点中医的药理,但是让他把脉看病还是太为难人了。
这得从小学,还得有天赋和领悟力才行。
中医靠的是人本身,一个好的中医需要很多年培养后才能妙手回春,这位西洋药师想要几年内就熟悉是不可能的。
康熙点点头:“这个法子不错,想必很多大夫愿意过去坐诊。”
毕竟是康熙名下的西洋医馆,这些大夫在当地有名气,当然也想要更上一层楼。
他们轮流去西洋医馆坐诊,在康熙面前留下个好印象,自己的名声更好不说,指不定还能造福子孙,如何能不乐意?
反过来说,对康熙也有好处,就是他不必多宣传,有这些大夫作为金字招牌在,很多病人就闻讯而至,让西洋医馆很快被众人熟知。
有什么疑难杂症也能过去看看,指不定是西洋的病症,比如疟疾这样的就能第一时间过来拿药,不至于耽误了病情。
这正是康熙想要的,对当地大夫来说是双赢的好事,自然是个极好的法子了。
果然康熙一有意,当地不少大夫都纷纷递了名帖,愿意轮流在西洋医馆坐诊。
暂时病人都是冲着这些有名的大夫去的,西洋药师无所事事,也不闲着,跟过来的家属普及了一下疟疾的病症。
只说如果谁出现这样的症状就不是普通的寒症,得立刻送来西洋医馆,用西洋药医治才行。
曹寅为了支持康熙建起西洋医馆,还特意派人来,让西洋药师可以提起自己的名字和病症。
曹家在江南当地是响当当的人家了,这样的人家能请的大夫无数,最后谁都没治好曹寅,反而是用了西洋药材保住了性命。
要西洋药师说得天花乱坠,这药还救过太子之类的,只怕没谁会相信。
毕竟太子离得太远了,是真是假,谁都不可能去查明真相。
但是曹寅就不一样了,曹家在江南太有名,又是康熙的心腹大臣,不少人家都跟曹家交好。
曹寅病重的事自然传了出去,如今是无人不知。
他忽然好起来,还是京城派人送药来,西洋药师又肯定了这个说法,曹家还派人来跟西洋药师打交道,要买下一盒子金鸡纳霜放在家里备用。
西洋医馆门前那么多人亲眼所见,对西洋药师的话就深信不疑了。
正巧有一户人家,当家是个行商,前阵子去南边送货,回来后可能太累就病倒了,说的症状竟然跟西洋药师一模一样,吓得那家人赶紧请西洋药师去家里。
这行商果真也是疟疾,幸好发病不久,服下金鸡纳霜之后就没什么大碍,很快就好了起来。
此事让西洋医馆的名声彻底起来了,很多人还特地从南边赶来买下金鸡纳霜。
毕竟南边行商不少,他们时常要过去,冷不丁中了瘴气也不自知。
以前都只能熬着,多半熬不了多久,每次行商都像是拿命拼的,如今终于有了灵药,能够药到病除,他们如何能不买?
这下子金鸡纳霜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了起来,西洋医馆很快就快没库存了,只能写信请示康熙,希望能够增加金鸡纳霜的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