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边统计了一下目前各地的要货情况,您听听就知道。”
“河北,申请补货三千册。”
“安徽,申请补货五千册。”
“江苏,申请补货八千册。”
“浙江,申请补货一万册。”
…
杨主任心头震惊,但是他不说……
多少年没见过下面分局这样申请补货了?
一副完全不怕卖不掉的架势。事实上,通常情况都是塞给他们卖,下任务。
这次忒自觉。
杨主任心想,那确实不够呀。
单是这一轮补货,《创业家》的存刊就能清光。
“行吧,我知道了。”他不动声色说,显得一切尽在意料之中。
郝鹏飞告退时,不忘拍上一记:“杨主任,您伯乐相马,功不可没,局里应该予以嘉奖。”
“嗨,不提不提,都是为人民服务嘛。”
郝鹏飞刚离开办公室,杨主任从软包椅上弹射而起,一手呈掌,一手呈拳,砸在一起,双目圆睁:“是不是啊?”
他记得李建昆送了他一本《创业家》,撂哪儿去了来着……
好一阵儿翻找,终于在办公桌边角的一堆旧报纸最底下找到。
捧着书,杨主任第一次翻开,认真阅读起来。
“咦?贩卖创业致富的故事,有点东西啊……”
他后知后觉,这居然不是一本玩票性质的杂志,很花了些心思。
遂薅起电话,call给李建昆。
……
……
傍晚,同时间同地点。
不是李建昆钟爱吃爆肚,尽管这家味道不错,两次都是杨主任选的地方。
这次周岚没来。
“李经理,恭喜恭喜,大喜特喜啊。”
杨主任拱手笑道。
旁边的年轻秘书表情复杂,如果他没记错,上次老杨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创业家》首刊能卖一万册,我跟他姓!
当然,彼时他同样认为对面这位要印刷十万册的行为,极其嚣张,极其不可理喻,极其胡闹。
现在,脸被打肿了。
所以他也不好编排老杨。
“都说隔行如隔山,没想到李经理跳到书圈搞杂志也这么厉害,佩服佩服。”
这话年轻秘书说得诚心诚意。
实在服了。
要知道,能月销十万册的杂志,目前全国不出一手之数。而很显然,《创业家》的极限,还不在十万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