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决胜红海游戏怎么玩 > 第22部分(第1页)

第22部分(第1页)

员工的组织行为,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被置于“众目睽睽”之下,没有可以隐藏的空间。当不恰当的组织行为发生时,就会被人们“对号入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旦自己的不当言行被纳入公众的评价范围,任何人都不得不有所收敛或调整。

根据我在《党史商鉴》中提出的概念,所谓企业的“文化”,仅指“民间”客观存在(而非企业官方主导)的感性氛围,即员工实际奉行的审美取向和是非标准。这种感性氛围往往以某种具体的言行来承载,因此难于把控和主导。这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全球性难题。

通过能力素质模型,能够把对这些行为纳入量化的评价体系,通过扼制不恰当言行和倡导正确言行来“净化”企业的文化。

三、指导员工的发展

通过能力素质模型清晰地告诉员工:企业主张什么和反对什么?如果员工有企业发展的诉求,则可以以能力素质模型的各个元素为参照,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自己已经具备什么?还需要加强或充实哪些方面的能力或素养?

精良装备

刘先生是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集团的总经济师,主管全集团的大宗物料采购和工程委托。每年都会通过招标、议标等方式对外签订数十份大型经济合同;同时,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他必须对每项合同付款进行复核。

众所周知,每一个房地产项目的建设,都是基于合同关系的多家企业合作的结果。可以这么说,房地产企业的基本业态特征是各种合同关系的组合。

每复核一笔合同付款的时候,他都必须仔细校对相应的合同条款;更令他烦恼的是,他还必须与合同执行部门进行沟通,了解合同的执行情况。和其他房地产公司一样,刘先生所在的集团总部与项目公司的有关部门(合同执行者)并不在同一座城市;这些部门经常外出公干或在工地现场,使他们之间的沟通非常困难。通常只能是先通过电话来复核,然后,定期通过邮递或其他方式传递相关签字表单来补办签字确认手续。

更严重的是,由于工作的需要,刘先生自己也经常去外地出差;每次出差回来都会在他的办公桌上发现成堆的待批文件和电话留言。项目公司也常常抱怨因刘先生出差而影响合同付款,从而影响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

“80%以上的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这种毫无意义的简单劳动中了。”刘先生无可奈何地抱怨道,他甚至把这种工作状态归结为自己的“职业属性”。

但现实并没有刘先生想象的那么悲观。

王先生是一家规模大得多的房地产企业集团的成本总监,工作职责与刘先生非常相近,但工作量却要大得多。

王先生服务的企业全面采用了基于协同OA平台的管理信息系统。刘先生面临的上述全部困惑在王先生身上荡然无存。

这就是装备的力量。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管理的悖论(1)

我曾经在《党史商鉴》中提出这样的命题:企业的基本生存状态在于应对来自外部的挑战。这种挑战既有对客户价值的实现,也有对竞争地位的谋取或巩固,甚至还有来自政府和社会公众的认知与认同。从本质上讲,企业的生存或发展状况取决于它对这种挑战的应对能力。

通俗地讲,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以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为此,首先要求企业能够成为一个健康、高效和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人与资源的简单总和。

这正是企业管理所面临的永恒主题。

但是,在这样的主题之下,企业才会普遍地面临如下三大管理悖论:

悖论之一,关于效率。

效率意义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第一位的。因为效率意味着效益,也就是资源价值的最大化发挥。这些资源不仅包括企业投入的各种要素,比如资金、人力、场所、设备等等,换言之,则是企业的成本;还有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企业面临的市场机会,虽然这种机会不是企业的成本,但却是企业生长的土壤。如果不能有效把握就会失之交臂,就像庄稼人错过耕种或收获的季节一样。

如果在1980年没有能够抓住与IBM的合作机会,或许我们今天就不会知道世界上曾经有一个微软公司。正是在这次合作中,盖茨与IBM公司签订协议,为IBM公司新生产的个人电脑编写操作系统软件,即后来举世闻名的MS…DOS。当时的IBM拥有全球PC市场80%以上的份额。

效率还意味着速度。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虽然不能说“快鱼”一定能够把“慢鱼”吃掉,但灭亡却一定会是后者必然的命运——或者被吃掉,或者被淘汰。无论在一个新兴的市场或新兴的产业,无论在“蓝海”阶段多么悠悠自在,竞争都是必然的,而竞争的结果则必然形成这样的格局:产业集中度越来越高,极少数领先的企业会占有75%以上的产业资源,甚至更高;而数不清的弱势企业则只能可怜地争抢前者留下的残汤剩羹。

效率虽然如此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它是企业成功的唯一条件。实际上,没有质量的效率如同驾驶一辆胡乱组装的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狂奔,奔驰的速度与灭亡的时间必然成反比。

只有基于“健康”的“效率”,也就是万科所说的“有质量的增长”才是有意义的。

但是,二者在许多情况下是相互矛盾或冲突的。

首先,健康的企业必然要求不同岗位之间的权力制约。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这种需要相互制约的“权力”是指法定的权力,而不是非法定的影响力(二者的区别详见《党史商鉴》第14章)。但在现实中,许多企业往往习惯于采取某种“分而治之”的驭下之术,通过制造下属之间的矛盾来实现相互之间的监视;或者有意识地“化解”某位管理者在其下属心中的形象,使他不具备足够的号召力,从而满足上级管理者的某种“安全感”。相反,对不同管理者的法定权力(授权),却表现出很高的弹性。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位受上级信任的管理者拥有比自己的岗位职责大得多的权力,而那些不被信任的人,却形同虚设,处处受到掣肘。

回到“权力制约”的问题上来。我们知道,在通常的情况下,没有制约的(法定)权力必然会产生出种种灾难性的后果,比如职务腐败、随意决策等等。且不说企业,仅仅对我们的国度和社会来说,这方面的教训也是俯拾皆是的。因此不必多言。

问题在于,在传统的管理形态下,即便是正常的权力制约方式(不是权谋式的“驭下之术”),也必然要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比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一项重要的费用支出,往往会需要成本、财务、业务等各个方面的审批,在审批环节中遗漏任何一个专业岗位都意味着缺乏必要的专业把控,从而有可能给企业带来难以预料的风险或隐患。但另一方面,这种审批过程本身就必然使此项业务的操作时限被拉长,更严重的是,如果某一个或几个环节的当事人不在企业(出差或外出),那么就会使这项支出不能及时办理。其实这种情形在企业内是经常出现的。大概每位从业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自己的上级出差几天回来后,大家都在排队等待他签字审批某项文件或报销某项费用。正因为如此,许多管理者都希望自己的上级授予自己更多的“专断权”,理由便是——效率!

管理的悖论(2)

但是,如果企图通过片面地弱化权力制约来确保效率的话,后果必将如前所述,可能会更加得不偿失。

企业的效率需要保证,但横向的权力制约同样需要保证。二者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

其次,健康的企业必然要求通过“程序化”来确保责任到位。

企业的层级通常与规模成正比。关于层级乃至组织结构设计方面的话题并非本章探讨的主题。层级的存在意味着责任的分解。在自上而下的“越位”之表象下,往往是被超越环节的责任免除。

企业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同责任主体之间的有机组合。因此,一个企业的现行层级无论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的话,就改变层级本身),它都必须被尊重。对程序的尊重在本质上便是对责任的尊重。

比如一项重要方案的形成,往往是基层环节对方案的严谨性和相关数据的真实性负责;而最终决策人则对这个方案是否付诸实施负责。最终决策人的决策必须建立在这样的假设基础上:这个方案本身是严谨的,并且支撑其结论的论据(数据或资料)是真实的。如果没有这个假设基础,最终决策人要么无法做出决策,要么必须自己动手把它重新做一遍。且不说他是否具备制定这个方案所必需的专业能力、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单从资源的利用上,就是非常不明智的。唯一的办法是通过严格的程序化来使各个层级的责任落实到位。每个角色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责任,这是衡量一个企业健康与否的基本要件。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