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互惠 148 否 88。97
摩根士丹利 144 否 34。54
注:股价跌幅计算时间段为2007。8。31~2008。8。29。
2008年7月12日,美国第二大房贷银行IndyMac轰然倒塌。9月7日,房利美、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托管,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拯救行动。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同日,资产高达9000亿美元的美林公司,同意以大约44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出售给美国银行。至此,华尔街五大投行,三家已灰飞烟灭,仅剩高盛与摩根士丹利尚在风雨中飘摇。
2008年以来,美国已倒闭了11家银行,另有117家可能破产的银行正被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严密监控。当美国最大的存贷银行WaMu级别的银行再倒闭2~3家时,FDIC自身也将陷入资不抵债的窘境,这个仅有452亿美元自有资产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竟然为比自身资产总量大101倍的全美银行储蓄保险,当它出现危机时,美国财政部不紧急救援,必将导致整个美国银行业的挤兑风潮。
实际上,真正令美国政府和华尔街极度恐惧的并不是银行破产本身,而是这些机构所创造出的高达600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可能发生崩盘,这一世界金融史上规模空前的超级“堰塞湖”正在发生危险的溃决,特别是其中62万亿美元的信用违约掉期(CDS)已构成了对全球金融市场的重大威胁。
这正是贝尔斯登在72小时之内被吞并、美林在48小时内被收购、“两房”被政府突然接管的真正原因。这一至关重要的信息被美国媒体有意地“忽略”了。
美林和贝尔斯登都是CDS的超级玩家,2008年9月8日“两房”更面临高达1。4万亿美元CDS合约的清算,美国政府接管“两房”的本质就是以美国的国债违约赌博来置换“两房”无可避免的债券违约所造成的高达1万亿美元的即时违约支付,这样规模的即时偿付金额将毫无悬念地摧毁华尔街几乎全部的金融机构。如果没有财政部的立刻介入,美国金融体系已经完全崩溃了。
2006年夏季以来,美国房地产价格暴跌了25%,4万亿美元的财富已灰飞烟灭。以大约33倍杠杆运作的“两房”显然无法消化这种损失,“两房”的资产支持债券(MBS)的违约率急升6~7倍,这是导致“两房”自有资本金损失殆尽的直接因素。
◇。◇欢◇迎访◇问◇
第17节:华尔街冲击波(17)
政府的托管行为提前触发了CDS的违约事件条件,那些豪赌“两房”不会发生违约的超级赌徒们在2008年9月8日将立刻面临高达1万亿美元违约支付金额,这些必然失败的支付将产生庞大的信用违约掉期在更大范围的扩散,至9月11日,违约总额将达到10万亿美元,而9月12日违约总额将高达20万亿,9月13日以后,世界几乎所有主要金融机构都将不复存在了。当然,事情并未出现如此糟糕的局面,这是因为政府托管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隐性好处。那就是,政府保证“两房”债券不会出现违约。实际上,美国政府是用国家信用来置换“两房”债券的信用,其实质就是以美国国债出现违约的可能去替代“两房”债券出现违约的可能。显然,作为美元的发行者,美国永远可以开动印钞机去偿还以本币支付的国债,从而使美国国债出现违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这样一来,“两房”的债券违约的可能性大大地降低了。
这就是2008年9月8日当“两房”最大的13家信用违约掉期的风险对家们坐在一起还能够心平气和地喝着咖啡,微笑着探讨关于“两房”CDS交割方面的细节问题的秘密。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是美国政府的直接干预挽救了本来应该已经崩盘的62万亿美元的信用违约掉期市场。全世界的金融市场其实已经不知不觉地在鬼门关前梦游了一回。
梦游的人自己还不知道,可看梦游的人却吓出一身冷汗。
转机还是噩梦的开始尽管理查德?福德说过,永远不会卖掉雷曼兄弟,但在雷曼大楼的巨幅电子屏幕上,已经是醒目的巴克莱银行的LOGO。
2008年9月20日,美国法院批准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银行收购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的核心业务,巴克莱宣布将出资17。5亿美元收购雷曼兄弟公司纽约总部、两个数据中心以及部分交易资产。
次贷危机引发的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逼迫这位在雷曼已工作了41年的CEO走上了绝路。这距离雷曼宣告破产仅仅5天,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曾是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
作为华尔街巨无霸之一的雷曼兄弟,是自己亲手将自己推向深渊的。
“我担心我们会变得傲慢。我在最近伦敦召开的一次会议上把我的顾虑告诉了一些董事和总经理们。我们做出过重大的决定,11年来坚持不懈。如果你变得傲慢,便会迷失方向,并开始犯错误。摒弃傲慢,我们便可以成功。”曾经做出如是表白的雷曼兄弟CEO理查德?福德,却为他的傲慢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2008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现年62岁的理查德?福德在31层那套俯瞰曼哈顿中心城区的办公室,度过了他人生中最为难熬的周末。由于雷曼兄弟员工对公司的不稳定局面愤怒不已,公司增加了对理查德?福德的安保措施。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欧美主要金融机构纷纷为次按资产进行撇账,造成严重亏损或盈利大幅倒退。不过雷曼兄弟确实损失不大,盈利表现仍然理想,全年录得42亿美元利润,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2008年第1季度,雷曼依然有约5亿美元的盈利,直到第2季度首次出现赤字,截至2008年8月底,雷曼兄弟累计撇账82亿美元。
相比之下,花旗、美林、瑞银的撇账规模分别达到551亿、518亿、442亿美元。花旗集团已连续亏损三个季度。而美国四大投行之一的美林更是从2007年第3季度就出现亏损,四个季度累计亏损193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直至申请破产保护,雷曼的现金储备依然保持正常,一直未出现贝尔斯登式的流动性危机。
为什么看似健康的雷曼兄弟实际上却已病入膏肓呢?
事实上,自从贝尔斯登在美联储干预下被摩根大通收购之后,市场就一直对雷曼兄弟怀有戒心,担心其成为下一个牺牲者。忧虑之处在于,雷曼兄弟的资产结构暗藏着巨大的风险。
2007年下半年,主要金融机构首先为次按贷款有关的结构性衍生产品CDO进行大规模撇账。花旗与美林作为全球最大的CDO承销商,本身持有的风险暴露不低,随着CDO价格狂跌,他们被迫进行减值处理。雷曼兄弟的CDO头寸并不多,因此在这一轮撇账潮中受损较小。
←虹←桥←书←吧←。
第18节:华尔街冲击波(18)
然而,雷曼兄弟是全球最大的MBS承销商,其资产也主要是以按揭贷款及与按揭贷款相关的债券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雷曼兄弟一共承销1100多亿美元的MBS,相当于花旗与美林的总和。同时,2007年年底,其未出售的按揭贷款及MBS头寸共计770多亿美元。
随着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恶化,按揭贷款拖欠及断供急剧上升,雷曼兄弟不得不为MBS进行大规模撇账,导致严重亏损,其资本金也受到严重侵蚀,必须立即融资补充。而市场认为雷曼兄弟“坏资产”是一个无底洞。至2008年8月底,雷曼兄弟与按揭贷款相关的风险暴露仍有530多亿美元。更糟糕的是,雷曼兄弟直接投资商业地产项目,这块市场的调整却大于住宅市场。
另一原因亦来自于管理层在策略上的错误。美林一度以2。2折的“跳楼价”出售票面价值330亿美元的债券解困,而雷曼兄弟却仍在幻想楼市复苏,甚至在急需出售资产补充资本金的关键时刻,仍与投资者僵持不下而延误自救。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