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当张大郎等人把妙儿的嫁妆、齐齐整整的摆在徐家院子里后,丁氏那双势利眼果然立马闪闪发亮,随后苏二娘一把嫁妆单子递给丁氏过目,丁氏脸上的笑容便再也掩盖不住……显然妙儿的陪嫁大大的出乎了丁氏的意料,也让丁氏感到十分满意。
张家人见丁氏脸上有了笑容,才暗暗的松了一口气、心想总算是没让妙儿丢脸。紧接着苏二娘和巧娘便留下来、按照规矩亲自替新人铺房。
所谓铺房,其实简单来说就是布置房间、铺设床铺。
依照北宋风俗,铺房时男家会事先准备好床席桌椅,女家则要准备被褥幔帐,并使亲人去男家铺设房奁器具,摆珠宝饰。
因此苏二娘和巧娘很快就把事先准备好、放在嫁妆里头的几个大箱笼搬进了徐家为新婚夫妇准备的新房里,二人打开箱笼把被褥幔帐等物取了出来,一一铺好、挂好,随后再把妙儿的一些陪嫁物件儿拿出来铺设屋子,为了给妙儿长脸,苏二娘特特将一些较为贵重的摆设,摆在那最最显眼的地方。
苏二娘和巧娘铺设完新房后,丁氏则按照规矩回了几封红包给她们二人。
铺房后的第二天便是迎娶的吉日了,也是妙儿在家睡的最后一晚。按照北宋习俗,这最后一个晚上妙儿本是应该和母亲一起睡的,由母亲教导嫁为人妇后必须懂的一些道理,和如何服侍公婆、做好媳妇儿的本分。
可惜尤氏早就不在了,因此苏二娘这个长嫂便代替了尤氏和妙儿挤在一个被窝里的,陪着她度过作为姑娘家的最后一个夜晚……
这苏二娘本就是个爽直口快、胆子极大之人,因此妙儿一和她一块儿钻到被窝里,她就咬着妙儿的耳朵、大大方方的向妙儿传授闺房之术和御夫之道,并且还讲得十分仔细、一点都没感到难为情和害羞……
苏二娘先是把她的亲身经验都教给了妙儿,教完才窸窸窣窣的从枕头底下翻出几本春*宫画册,一边塞给妙儿、一边嘱咐道:“这几本书你拿了后私底下找机会偷偷的研习,别到时候一和夫君做那档子事、就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
苏二娘的话立马让妙儿感到满头黑线,一时间不晓得该不该答应,不过这苏二娘大抵是知道妙儿这个未经人事的小姑娘害羞,因此她也不在意妙儿有没有答话,而是接着反复叮嘱妙儿在新婚之夜一定要好好的表现,争取一举把徐东临的身和心都牢牢的拴在自个儿身上!
于是经过这一夜后,妙儿对苏二娘的胆大又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拜苏二娘所赐,妙儿出嫁前这一夜,竟接二连三的做了好几个奇奇怪怪、带了某种颜色的梦,为即将到来的新婚之夜做了铺垫……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妙儿就被苏二娘从被窝里拉了起来,妙儿才刚刚手脚利索的洗漱完毕,专程来给妙儿梳头的梳头娘子也正好到了。那梳头娘子是苏二娘花了大价钱请来的,只见她一进屋就手脚麻利的拾掇起妙儿来,先是取了把木梳子把妙儿的一头青丝梳顺,嘴里也按照规矩说着一些吉利话儿……
待把规矩做足了,梳头娘子才往木梳上抹头油、替妙儿梳了个妇人发式,随后便取出胭脂水粉来替妙儿描眉、点唇,不一会儿就把妙儿收拾得漂漂亮亮的,只差往妙儿头上插些金钗、珠花,便可以盖上那红盖头了。
且先不说妙儿这头如何,却说徐家那头徐东临也是起了个大早,郑重其事的祭拜完祖先后,徐东临便带着一迎亲队伍、抬着大红的花檐,浩浩荡荡的前往张家迎新娘子过门。一路上又是敲锣奏乐、又是点放炮仗好不热闹,才走了几步就引了许多人出来看热闹。
徐东临和抬新娘子的花檐一到张家接人,见了张家请来做拦的女眷后赶忙分了些彩缎与她们,那些女眷收了彩缎后笑嘻嘻的让路,随后又收了不少利市钱、才准徐东临带来的吹鼓手作乐催妆。
这外头一响起催妆的乐声,早就打扮妥当的妙儿马上就被盖上了红帕子,随后妙儿再在屋里坐了一小会儿,摆足了新娘子的架子后,才由苏二娘搀扶着出门,一出了门就改而由媒婆接手、小心翼翼的引着上了花檐。
………………………………………………………………………………………………………………………………………………………………………………
终于成亲了,撒花~
话说,洞房花烛夜要写咩?要上肉咩?还是一笔带过好了……
第五十六章 欢喜成亲(二)
可妙儿上了花檐后,那几个抬花檐的人却还是一动不动、不肯抬轿起步,只笑嘻嘻的立在原地冲徐东临这个新郎官挤眉弄眼、做十分明显的暗示,甚至还有大胆的轿夫直言这利市钱给的太少了,让他们没力气抬花檐、送新娘……
这轿夫嚷嚷着要钱倒不是故意刁难新人,而是按照北宋的规矩习俗行事,这在北宋叫做“起担子”,意思就是给足了喜钱轿夫才肯抬轿起步,也只有给足了喜钱这轿子才算是抬得吉利。
因此一见轿夫嚷嚷着讨要利是钱,苏二娘马上命丫鬟把那贴了“囍”字红剪纸的小箩筐搬了过来,抓了里头的铜板儿便往花檐撒去,几个轿夫见状立马身手敏捷的接起了喜钱来。徐东临见状立时心领神会,并马上大方的跟着再给了遍利市钱,几个轿夫得足喜钱了,才喜笑颜开的把花檐给抬了起来、慢悠悠的抬出张家……
这花檐一出门,迈着小碎步跟在花檐旁的媒婆赶忙低声提醒了妙儿一句:“轿子出门了,新娘子该掷扇了!”
妙儿得了媒婆的提醒,赶忙将一早就藏在袖袋里的扇子拿了出来、丢到了轿子外,早在一旁候着的张四郎见了马上上前将那扇子捡了起来。这扇子掷了后妙儿也按照规矩哭了几声,随后便有人在轿子后头盖上一张“竹筛”,用以象征繁荣。
轿夫抬着花檐不紧不慢的朝徐家走去,一路上更是没少放炮仗,迎亲的队伍一到徐家大门前,女方跟随的人以及男方的亲友、便闹哄哄的围着丁氏等人讨要喜钱花红等物事,这一风俗和先前的“起担子”相对应,被宋人称作“拦门”……
妙儿的花檐经历了“拦门”后又经历了“撒谷豆”,最后才稳稳的停在徐家大门外,一直到此刻,妙儿才得以在媒婆的搀扶下慢慢的走下花檐。随轿的媒婆一边指引妙儿下脚,一边小心的在妙儿耳边叮嘱道:“新娘子的脚必须踏在青布条上不得踏地,否则便不吉利。”
妙儿不敢有丝毫马虎、马上乖乖照做,随后有人捧镜倒行,引着妙儿跨过马鞍、草垫以及金秤等物事,最终才将她引入徐家门、慢慢走进新房。
入新房后妙儿这个新娘子却还是不能歇着,而是又经历了“牵巾”、“撒帐”、“合髻”等仪式,随后又和徐东临一起喝了“交杯酒”、并掷了杯盏和花冠子于床下,一直到掷出个一仰一合、俗称“大吉”的好兆头来,新房里闹腾的人们才簇拥着新郎官出去吃酒,让妙儿这个新娘子终于可以松口气单独呆一会儿了。
妙儿昨夜被苏二娘拉着说话说到了半夜,今儿又是一大早就被拉起来梳妆打扮,就连早膳也只草草的用了几口,因此这一路折腾下来妙儿已是又饿、又累、又困,恨不得立刻寻些热腾腾的吃食吃了,然后去了这一身沉甸甸的衣裳首饰倒头大睡。
妙儿可不是那会委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