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村花的北宋市井生活笔趣阁 > 第68部分(第2页)

第68部分(第2页)

妙儿倒是不担心张大郎兄弟不乐意———张大郎兄弟他们要是在现场,想必也会赞同尤大牛的提议,同意田契上写她的名字。

妙儿心里早就把张大郎兄弟当成了真真正正的一家人,也没想过要和他们分什么“你我”,因此她也就不娇俏的多加推脱、直接点头应道:“那就听大舅父的,写我的名字。”

说话间妙儿几人已回到了李家,妙儿接过黄牙侩递来的笔,端端正正的在买方那一栏上写上了“张妙儿”三个字,写完大拇指往那红印泥上一抹、沾了泥后重重的在田契上按下一个红手印儿。

妙儿按完手印后,李氏也跟着在契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妙儿随后当场给了李氏一百五十两银子、并小心翼翼的把田契揣在了兜里。

但这契书立好、银子给过后,却还不能算是已经完事了,因这北宋的田契、地契有“白契”和“红契”之分,这两者之间也有着很大的区别———“白契”属百姓双方自个儿立的,没有法律效力、不被官府承认;

————————————————7。11号第一更,晚点还有第二更——————————————————

第三十八章    天热地旱(上)

而“红契”则是具有法律效力,经过官府认可和加盖章、被官方承认的契书。

妙儿和李氏签订的契书,眼下因还没经过官府盖章这一道程序,所以只能算之为“白契”。这白契其实也能用,且很多人因加盖官方银子要多花钱缴纳契税,都不愿意去将白契变成红契。

但妙儿可不想辛辛苦苦花了大钱买的田地,最终只立了那不受官方承认的白契。因此虽然去官府加盖县官红印、需要再缴纳一笔契税,但为了避免以后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妙儿宁愿多花钱也要去官府把白契变成红契。

这一点妙儿也是早早就和黄牙侩说好了,并和李家约定到官方缴纳的契税、双方必须各出一半,且这一点也早早的就在契书上写明了。因此李氏、黄牙侩、妙儿和尤大牛几人,很快就动身一起去了城里的县衙。

县衙里的官差仔细验过契书后,再逐一同买卖双方仔细的核实买卖细节,核实完收了双方缴纳的契税后,便十分爽快的在“白契”上粘贴一张、由官方排版统一印刷的文书,那张文书即是红契上最为重要的“契尾”;粘完契尾后,县老爷再在契书和契尾交接处加盖州县官印,此印也被称之为“骑缝章”。

妙儿和李氏立下的田契经了这么一道程序后,原先的白契就变成了“红契”,也被称作“官契”。而一直到妙儿从官差手里接过红契,这田地买卖一事才算是圆满结束,李氏那八亩二等良田从此刻开始也就归妙儿所有了。

既然田地已经买好了,那接下来妙儿自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地利用起来,按照计划用来挖塘养鱼、种桑养蚕了!于是和黄牙侩几人分别后,妙儿立时央求尤大牛替她找几个短工挖塘,想尽快把刚刚买的八亩田地中的、五亩田挖深成鱼塘。尤大牛自是当下便答应了,并打包票一定会帮妙儿把这件事给办妥当了。

妙儿谢过尤大牛后便回自个儿家去了,一到家就找了刘婶躲在屋里,私底下偷偷的商量买鱼苗、蚕宝宝和谷种桑苗等事。这刘婶也算是经验丰富的农妇,很快就给妙儿提了不少建议,并给妙儿指了买那些物事的门路。

和刘婶商量妥当后,妙儿专程四下打探了一番,打探到什么鱼儿好养活、好卖后,第二天妙儿就和张大郎兄弟一起再进了次城,兄妹三人一连跑了好几个地方,又是杀价、又是货比三家,一直到太阳高挂在正中央、眼看着到晌午了,才把该买的物事都置办齐整了……

鱼苗和种子都买回来后,妙儿兄妹第一时间把鱼苗放养到挖出来的五口鱼塘里,随后在塘基上栽种了桑树苗,并趁着刚好赶上播种的季节,在剩余的五亩田地、以及尤氏留下的那几亩田地里播种种上了稻谷。

除此之外,妙儿还买了一些蚕宝宝养在尤家,先用普通的桑叶喂养,打算一等种在塘基上的桑树长茂盛了,再换摘采那些桑叶喂蚕———这也是妙儿几兄妹和尤大牛早早就商量好的,妙儿他们不能万万不可将蚕养在张家,所以他们早就说好把蚕养在尤家、由卢氏和尤大牛的浑家帮忙照看。

这样也方便一些,毕竟那些桑树是种在塘基上,而鱼塘在尤家村又不在矮岭村……

当然,妙儿也会经常抽空偷偷的往尤家跑,帮着采采桑叶、喂喂蚕宝宝、喂喂还没长大的小鱼儿。且妙儿私底下也和张大郎兄弟商量好了———将来这桑基鱼塘要是能赚钱,一定要算卢氏和尤大牛一份,不能叫他们白白替他们操心和帮忙。

有了事情忙乎后时间总是过得飞快,春耕过后转眼就到了最热的六月,头一季的稻谷也到了可以收割的时候了。六月的稻谷收割完后,妙儿兄妹那几亩稻田虽然没有盛产,但收成却比种甘蔗要好上不少,卖了粮的钱正好让妙儿用来再添置了一些鱼苗和蚕宝宝。

而闽南人向来讲究“大暑后插秧、立冬谷满仓”,也就是说闽地的稻谷一年前后种了两季———第一季大约是清明前播种(三月底),四月底移栽、六月底收割;第二季则是大约七月初播种,八月初移栽、十月初收割。

因此六月丰收后,才七月初、尤大牛就急忙忙的再替妙儿那几亩田播了一次种,并告诉妙儿这一次播种到十月初才能再丰收,并且收成会比头一季好上不少。

七月初播种后,很快就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秋闱。且这才刚刚进入七月中旬,那些寒窗苦读的学子们就纷纷开始准备,打算全力以赴参考秋闱。

这一次张大郎兄弟都没去参加,一是因盘缠还不是准备得十分充裕;二则是张大郎觉得自己准备得还不够充足,想再读三年再参考下一届科举考试,免得到头来名落孙山、白白浪费了好不容易才攒下来的盘缠。

倒是张光和徐天光早在六底、七月初时就结伴上京去了,和往年一样再去参考科举。尤其是张光,逼着崔氏拿出家里卖上一季稻谷得来的银钱作盘缠,并放出大话说这一回他一定会金榜题名、让崔氏很快就能跟着他享福。

这样的大话妙儿从小听到大,自是不觉得新鲜也一点都不激动,更是不相信张光真能一举高中。不过见崔氏被张光强行把钱要去当盘缠,一张脸一连苦了几天都没露出笑容,妙儿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且张光不在家,崔氏没法子借张光的手教训妙儿几兄妹,妙儿的日子自是过得十分悠哉,且妙儿很快就以卢氏想要她陪伴为借口、回尤家小住去了……

今年的夏天特别热、闽地有几处地方都闹了干旱,妙儿那几亩田地里新种的稻苗也因天气大热而长势不大好。这让妙儿心里十分担忧,住在尤家时天天都要往田里跑、蹲在田埂上观察那些稻谷。

除此之外,妙儿还趁机拉着尤大牛问东问西,恶补一些和种田有关的常识。并且闲暇之余,妙儿也没忘翻从张耀那里借来的那本《齐民要术》,好让自己增长一些和农事有关的知识,免得事事都要请教别人、靠别人。

妙儿前世没种过田,只听奶奶那一辈的人说过一些和种田有关的事,并且从书上、电视上学到一些皮毛。不过因从奶奶的嘴里听到不少宝贵的经验,因此妙儿住在尤家时,最爱去村头那颗老槐树下、和村里那些上了年纪的妇人闲聊,从她们的话里学一些生活经验、以另外一种方式来长见识。

这一日,妙儿才钻到一堆婆子中间坐了,就听得婆子甲唏嘘的感叹道:“我刚刚去替我们家那几亩田地锄了草,竟意外的田埂上有着几只鸟雀的尸体!想来那些鸟雀都是被活活给热死的!”

婆子乙听了马上一脸惊讶的接了话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