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儿受了杨母一阵数落和劝慰,心情郁闷地出了屋子,叮嘱了雇来照顾自己儿子的老妈子几句,刚要去厨房看看中午的饭食,见一个青年扛着一筐山药,怀里抱着一坛酒,大步走进了院中。
三姐儿欣喜地停下脚步,喊了一声,“括弟弟!”
青年憨憨地一笑,“三姐,这是杨括在山上挖的山药,送来给婶娘吃的。对了,三姐,婶娘的身子好些了没得?”
“好多了。括弟弟,你怎么找到这里的?”三姐儿一边笑着回话,一边走上前去,温柔地为青年拂去了胸前的一抹灰尘和肩头上的一根乱草。
“嗯,杨括听杨钊说的,说是婶娘家里来了一个贵人,现在搬家了。”青年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三姐,跟婶娘说一声吧,我最近不能常来看她了,我们酒坊的东家在益州开了一间大酒坊,让我和几个伙计哥一起到益州去呢。”
“哦。”三姐儿点了点头。
在一旁的萧睿和玉环停止了无聊的游戏,并肩站在一起,有些吃惊地望着眼前的一幕。三姐儿平日里行事泼辣风风火火,但今天却流露出小女人一般的温柔之色,着实让少女和他的未婚夫心里狐疑。
莫非?这是——玉环与萧睿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一起“不怀好意”地微微笑了起来。
三姐儿一怔,继而脸上浮起一抹红晕,咬了咬牙嗔道,“笑什么笑?幺妹,好妹夫,过来,奴给你们介绍,这是小叔叔家的杨括弟弟!”
杨括是杨家本家最小一房的独苗,11岁那年父母双亡,一直靠街坊邻居的接济照顾才活了下来。杨母怜他孤苦,早年日子还过得去的时候,常常让三姐儿省下几文钱给杨括买些饼子吃。只是后来杨母自己的日子也难熬,也就不再接济杨括。
杨括14岁那年便进了蜀州的一家酒坊做伙计,勉强自己能养活了自己。这些年,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来看看杨母,有钱的时候买些米粮和肉食,没有钱的时候便上山挖些山药、摘些野果,送到杨家来,也算是一点心意。
故而,杨括是杨氏族人中与杨母和三姐儿关系最好、也算是最亲密的人了。杨括的破衣烂衫,多是由三姐儿来帮着缝缝补补的;而过年过节的时候,杨括也会过来跟杨母一起过。
萧睿绞尽脑汁,也没找到关于杨括其人的“记忆碎片”。在因杨玉环入宫得宠而飞黄腾达的杨氏族人中,那显赫长安一时的“五杨”中,根本就没有杨括这个名字。难道,这是一个游离于史书之外的杨家近亲?
就在萧睿胡思乱想地时候,三姐儿胸脯儿挺起一阵波澜,薄嗔道,“妹夫!”
萧睿陡然一惊,见青年杨括已经躬身向自己行了一礼。萧睿笑了笑,避过了去,“洛阳萧睿见过括兄!”
“萧睿?”杨括依旧是憨憨地笑着,却摸了摸脑袋,喃喃说了一句,“这名字好像在哪里听说过呀。”
萧睿不以为意地笑了笑,打量着这个浓眉大眼看上去非常憨厚的青年。知恩图报,与杨母患难中相互扶持,人品定然是不错的了——在杨氏的族人中,萧睿只从杨括的眼神中读到了朴实和单纯。
……
……
杨括进屋去跟杨母亲亲热热地说了会话,才出屋跟三姐儿、萧睿和玉环打了个招呼,准备离开。三姐儿从厨房里拿了几个刚刚出锅的面饼子,装在一个布口袋里,塞给杨括,千叮咛万嘱咐他独身去益州要自己照顾好自己。
就在杨括憨憨笑着应允打算出门的时候,三姐儿使劲回头瞥着萧睿,眼神中明显流露出些许的不满和嗔怪。三姐儿心里当然是很不满意的,往日那些势利眼的族人上门来,萧睿都好吃好喝地招待,临走还送一红包。可今日最亲近的括弟弟上门来,他居然这么吝啬,连一文钱都没掏出来。
可恶,可恶,真可恶!三姐儿越想越气,眼见杨括就要跨出杨家的门槛,她脸上挂着薄怒,蹭蹭蹭走到萧睿跟前,双手叉腰,低低道,“妹夫,真是好妹夫,你可当真是不识好人歹人哪!那些无赖上门,你都有红包送,括弟弟可是我跟娘亲最亲近的人,你竟然也不表示表示……”
“呃?”萧睿愣了一下,马上便反应过来,皱了皱眉明知故问道,“三姐,表示啥呀?”
“你!”三姐儿无言以对,气得跺了跺脚,胸前一片波浪起伏起来。
却见萧睿转身拂袖而走,也出了门去。
玉环唤了一声萧郎,见没得回应,以为萧睿生气而去,不由有些气苦道,“三姐,你这是作甚呀!萧郎已经为我们杨家花了不少钱了,他又不是开钱庄的,哪里有那么多地铜钱见人就发红包呀!”
被妹妹指责,三姐儿妩媚的脸上涨得通红,张了张嘴却没有能说出什么来。
第062章人选考察
萧睿出了杨家,直追拐过街角匆匆而去的杨括。温热的风徐徐吹着,人流如织,憨厚的青年走得极快,转瞬间就要消失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去。
萧睿苦笑一声,这小子溜得倒是挺快。眼见要追不上他,萧睿无奈之下,只好高声喊了一声,“杨括,括兄,请留步!”
情急之下,萧睿的声音很大。其实就是他的声音不大,杨括也能知道有人在背后呼唤他。道理也很简单,萧睿的口音不是“本地人”,那口洛阳官话在这蜀中小城中太“独树一帜”了。
路上行人纷纷回头看着那抚胸微微喘息的华服少年,而杨括也缓缓转过身来,向来路望去。见是刚刚见过的妹夫萧睿,杨括虽有些奇怪但也没想太多,急匆匆地奔了回去,拍了拍萧睿的肩膀,闷声道,“萧家妹夫,找我干啥哩?”
萧睿笑了笑,指着路边一家小酒肆,和声道,“萧某想请括兄喝几杯酒,不知括兄可否赏脸?”
……
……
萧睿一直在发愁,他可以给杨家买宅院、送家产,但总不是长久之计,自己跟杨玉环不可能长期在蜀中滞留——这些日子,他一直在琢磨着,是不是在蜀州开一个酒徒酒坊的分号,交给杨家打理,这样一来,今后杨母和杨三姐儿乃至玉环的其他亲人就不再愁生计,可以过上殷实富足的生活。
开设酒坊的问题不大,甚至连酿制出产的酒品,他也都有了初步的构想,但当前最大的问题是:杨家没有男丁出来撑起杨家的门面。杨括的横空出现,让萧睿的心里一动。此人忠厚老实,品行优良,又跟杨家母女有着深厚的感情基础,将酒坊交给他来打理,应该是一个不错的结果。
但打理一份产业,光老实可靠是远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