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核算,组建这支野战部队,一次性军费支出160万元,日后年均支出90万元。
大明朝廷的军费开支,去年460万两,按照朱老七的养兵法,整个大明也就能养10万精兵。
显然,边军远远不止这个数目。
大明的军田被人给占了,军户制崩溃募兵制代替,原本自筹费用改为朝廷支出,一进一出,朝廷损失翻了几倍。军制败坏,无可挽回。
钱,对朱老七来说不是问题。
兵源,也不是问题。
后勤,以及后续训练才是关键。
军备工坊要扩大再生产,军官参谋们要针对北方大平原大山地作战研究战法,还要考虑到气候,地理等等因素,诸多事务难以尽述。
万历41年6月底,陆军总部成立。
万历41年7月中,军官任免,军队建制初创。
朱常瀛下了死命令。近卫步兵一团必须于年底之前成军。二团、三团要在万历42年内成军。
征兵、训练、装备、兵器工坊相关负责人齐聚,军令状上签字落款。谁完不成任务,就卷铺盖走人。有严重过失,军法伺候。
但有关近卫骑兵的讨论,却陷入僵局。
瀛州将骑兵分为三大类。胸甲骑兵、龙骑兵、猎骑兵。
胸甲骑兵。上身板甲,板甲厚度要保证50米以外,火铳子弹无法穿透。骑兵身高要求1。67米以上,战马肩高要求1。48米以上。配备骑枪一、手铳二、骑兵刀一。
龙骑兵。上身板甲,板甲厚度要确保弓箭无法穿透。骑兵身高要求1。64米以上,战马肩高要求1。40米以上。配备骑枪一、手铳二、骑兵刀一。
猎骑兵。无甲,骑兵身高要求1。60米以上,战马肩高要求1。40米以上。配备燧发枪一、手铳一、骑兵刀一。
胸甲骑兵也可以理解为重骑兵,具备强大的冲击力同防御力,突破敌阵,破坏敌军队形。
猎骑兵就是轻骑兵,轻装上阵,灵活机动,战后追击,敌后破坏。
龙骑兵,介于两者之间,可配合重骑兵破阵,也可伺机追杀残敌。
三类骑兵配合作战,才是一个完整的骑兵团。
装备,根据马时楠反馈的各类问题,将会做出改进。
兵源,虽然难找,但也不是没有,可以克服。
战法,可以探讨磨合,一个连队配备多少重骑、龙骑、轻骑,都是有讲究的,而不是一个连队清一色的某类骑兵。
但战马却严重不足。
蒙古马肩高不超过1。30米,这个身形的战马用来做重骑,严重不合格,便是作为轻骑,朱常瀛也十分的嫌弃。无论蒙古人驾驭此马创下了多么辉煌的战绩,但那是历史,于今而言已经不适用了。
一个1米8的彪形大汉同1米6的矮大给人的压迫力是不一样的。
想法是好的,但哪里去找这么多好马呢?
窘境还不止于此,炮兵营也有同样的麻烦,没有合格的挽马。
东亚马种太特酿的矮小了,力气不足体力有限,四匹马拉一辆六斤火炮,一日也走不过15里,十斤炮居然要动用八匹马。
马拉车,马匹越多加力越趋向于零,而且马匹太多也难以驾驭。
炮营急需那种体型粗壮的挽马,而这种马天竺没有,西亚也没有,只存在于欧罗巴。
欧罗巴之所以不怎么缺马,就在于人家用马耕地而非牛,把马改良的越发健壮。至于战马,别忘了人家的领主骑士多如牛毛,没有马,还配称骑士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