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第292章 > 第八百二十七章 茶瓶的历史故事(第2页)

第八百二十七章 茶瓶的历史故事(第2页)

差点后悔的吐血!

关系搞好,“新人们”只要挖到老坟就会来电话,只是一开始分不清玩古董的人对“古墓和老坟”之间的概念区别——在会稽地区古董圈子内的一般概念里,清代以下至民国的墓葬算老坟,明代开始往上才算古墓。

结果不少墓穴中连淤泥沉积才刚刚开始的清代、民国早期墓葬被发现,张楠也会花时间跑一趟。

然后告诉挖机手,以后这样的老坟就不用重视了,没意思的。

跑一趟和电话里直接告诉人家这种老坟无用,这打交道的效果不一样的,别人会感觉到尊重。

难道那些挖机兄弟就不知道,这地上就能看到的老坟是没花头的?

他们知道,只是很多清代,甚至是民国老坟,这地面上是一点也看不出来,早已埋没地底之下。

剡县附近以前的墓葬习惯,一般是在山坡上用砖石构筑成n形的墓穴,这是完全或者大半露出地表的墓室,然后再在上头盖上厚实的封土,形成大坟包。

不过只要墓葬里的墓主后人隔个四五代人的时间,很多坟墓就成了无主坟墓,后人不可查了。加上剡县、新昌地处江南,只要几十年无人上坟、冬至时节不在坟包上加土,这些坟包很快就会随着水土流失、沉降、植被生长而同附近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同时渐渐被人们遗忘。

有时候挖掘机在丘陵地带的村子附近修个边坡,都会挖出一长溜几座,甚至十几座老坟。

这种情况下,村子里八九十岁的老人们有时候会说:“一片好像是谁谁谁家祖上的,六七十年前听谁谁谁说起过。”

那他们的后人呢?

有时候在,那样可能会有人去给自己家的什么太太祖奶奶、太太舅公什么的上柱香、烧点纸,然后……

该干嘛干嘛,祭祀一下就行了。

也有讲究、有钱的人家可能拜托本村或者附近村庄的“材脚先生”(用洋气的说法就是“入殓师”),帮着看看有没有遗骨什么的,然后在附近新修一座勉强凑合的墓葬,不让先人尸骨无存。

但这种情况极少,因为上百年的变化,人的亲情血脉本就会淡化——按华夏古制辈份,父系这边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

给曾祖一辈先人扫墓的还有,那有几人知道自己的高祖墓葬在那里?

去扫墓就更少了!

更不用说五十年代的“平坟造良田”运动,江南地区农村附近,地形平坦一些的地表墓葬少量迁移,很多都给挖没了!

没了,上那祭祀去?

张楠就只知道自家太公、太婆的墓葬在哪,更早的压根不知道。而母系那一边,只知道外公外婆墓地的在哪,更早的先人墓葬位置压根不知道。

所以像那些会给直系的某一代先人再造个坟墓的人已经很讲究,比例更是少之又少,甚至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更不用很多墓葬墓主人要么绝后,要么后人不知所踪,或者早年早就搬离村子,就算有老人在几十年前似乎听说过,那些地下被挖出的墓葬是某人哪一代太太公的墓,那也是一挖了事。

旁系的更加,最多也就是有个别胆大、好奇心重的人去看几眼。

这样的情况张楠就碰到过很多次:挖机随便挖,一般人都避之不及。

至于村里老人压根不知道那些地方居然有老坟的情况也很多——不用多,两百年时间就足够让很多事情烟消云散、被黄土埋没。

“据村里老人说:小时候听谁说”这样的戏码,可靠性百来年也就是基本上线,再往前就不靠谱了。

所以有些纪录片中,在村子附近里挖出一座明代古墓,然后去问村里老人,老人们说压根不知道这里有古墓……

低级噱头,300年以上,知道个球!

如果是更早朝代的古墓,只能说加上这戏码是编导脑子缺钙!

特别是在某一些特别的地区,比如西川省,这种纪录片一出现这样的戏码,张楠都会感觉恶心!

为啥?

明代的西川人都快因为战乱死绝了,湖广填西川,以成都为例,清末《成都通览》曾记录:“现今之成都人,原籍皆外省人”;其中,湖广占25%,河nan、山dong5%,陕xi10%,云nan、贵zhou15%,江xi15%,安hui5%,江su、浙Jiang10%,两广10%,福jian、山xi、甘su5%。”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