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爱华拔腿就走,他可没天真到认为天天都能撞大运——就像张楠手里这个大碗,摊主明说既然小翁在,那就一口价3o块,要是放在上个礼拜那就最多2o块能拿走。
都是如今的明价,就别想着昨天那样大财。
“这位老板,就这两天这潘家园的老物件都集体涨价了,就因为琉璃厂那档子事…”
摊主都把话挑明了,那还个毛的价!
3o就3o,买了!
涨价的罪魁祸就是自己,怨不得别人,而且这个大碗也真不错,张楠还真喜欢。
这个大碗口径都有个十五六公分,“大清宣统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撇口、深腹、圈足。
碗内施白釉,釉面毫无瑕疵!口沿外绘如意纹,腹近足处变形蕉叶纹,腹部主题绘粉彩花鸟纹。
色彩非常艳丽,特别是画工极其精致,是一件难得精品佳作。
后来网上不是有句笑话嘛——朕的大清都亡了,还有什么不可能的!
是的,清朝完蛋了,但就在它完蛋前的两三年,这景德镇官窑烧制技艺倒是“回光返照”了一回。
“宣统只有三年,这个时期的瓷器还挺有意思,就是官窑的质量非常不错,但景德镇民窑开始大批量的制造粗瓷,基本上再无民窑精品出现。
官窑回光返照是因为宣统二年时,由清政府主导在景德镇成立了赣省瓷业公司,总厂就在景德镇。
这家公司聚集了当时清朝一批杰出的制瓷人员,而且开始试用机器制瓷和煤窑烧瓷,应该说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制瓷方法,生产出不少精品瓷器。”
说着,张楠脱了防寒的鹿皮手套,轻轻敲了下碗沿,出的声音很清脆,“宣统官窑瓷胎坚硬,瓷化程度非常高!
就是这种金属声。
而且宣统官窑釉面火光十足,釉表面不见气泡点,洁白透亮、釉层很薄。
不过虽然薄,但施釉均匀,与现代釉汁基本相同。这是因为在光绪后期,景德镇御窑厂到了一些曾在日Ben留学、专攻窑业的人才。
他们用化学方法将釉汁中的微量铁元素清除干净,使官窑釉汁达到了洁白的程度。
如果把同治、光绪、宣统三朝同类品种的瓷器放一起做比较,宣统瓷胎最薄,其次是光绪,最后是同治。
加上距今不到8o年,如今有些人见到宣统官窑都还会以为是后世仿制品,其实民国那会还达不到宣统官窑的水准,也没有必要去仿制宣统瓷,解放后也没听说仿制宣统官窑瓷器的。
当然,将来就不好说了。”
“楠哥,你的意思是这宣统官窑比同治光绪那会技术要高?”
“也可以这么认为,不去计较机器和手工的问题,这技术是改进了的。
而且画工非常棒,因为瓷业公司把全国最好的一批瓷器画师都搜罗到了一起。
而且宣统官窑数量较少,不说粉彩,青花也一样,倒是宣统的素白官窑瓷还多些,整得要投降一样。”
说完,张楠把大碗交给林明包起来,想了想才小声道:“东西稀少,有就不要放过,不过升值前景不可能比得上前三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