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林氏一脸狐疑,“你放心,阿娘不要你的,就是想着帮你们存起来,等你们往后有了娃子,需要银钱的时候,我再还给你。”
方雨桐就很郁闷,咋两家的长辈,都盯着她这点子伴身银钱不放呢?
还都美其名曰帮她存放,都说等有了娃子就还给她,那要是她一辈子生不出来,她们两个老婆子,还打算将她银子带棺材里去不成?
真是气人!
“正因为我阿娘他们大气,陪送了那么多嫁妆,我这个做女儿的,才更应该替他们着想呀!”
“其实,他们原本也给了压箱银子的,但我不忍心要,让他们留着给哥哥娶嫂子了。”
老林氏一噎,很想说给你你就拿着啊!
但见小儿媳妇眸光闪闪,猛然想起她脾气大,会折腾老儿子这事儿,又硬生生把到了喉咙眼的话,给压了回去。
一时之间,两人都没有说话。
老林氏很是懊恼,两婆媳原本聊她缺德大嫂聊得好好的,没事跟小儿媳妇提嫁妆银子干啥,这下捅马蜂窝了。
还好,老儿子这两天不在家,等他回来,想必这炮筒子的气,也该消了吧。
唉!就怕小儿媳妇是个记仇的,到时候再报复在老儿子身上,老儿子八岁没了爹,已经那么可怜了,还要忍受媳妇儿的折磨,她心疼啊。
她时不时朝方雨桐瞄上两眼,想了想,颤颤巍巍地掏出钱袋子,主动把那十文的面钱付了。
方雨桐还以为老婆婆坐不住,帮着去端面呢,等她发现,老婆婆的铜板,已经塞进摊主手里了。
“阿娘,说好我请您的!”
“没事没事儿!都是一家人,谁请谁不一样么?”
摆了摆手,心想:只要你能消气,不找老儿子麻烦,十个铜板就十个铜板吧,就当她为老儿子消财免灾了。
一年三节,两个女儿给的孝敬银子不少,大儿子两口子时不时也会给她一点,这一时半会儿,她手里还挺宽裕的。
“面来了。”
方雨桐确实饿了,也就没再纠结谁请谁这事儿,拿起筷子就开吃。
老林氏自然不敢多话,她手头虽然宽裕,却舍不得这么个花法。
给大孙子买包子,都只舍得买菜包的她,两碗清汤寡水的面,还不如她做的油水足呢,就要了十文钱,不心疼才怪。
两婆媳吃完面,方雨桐朝老婆婆问道:“阿娘,您还要买啥?我们一起去。”
老林氏头摇得像拨浪鼓,“不用不用!我这就往家走了。”
一边说,一边往布袋子里装豆角,还剩一点装不下,捧着就走了。
方雨桐乐得清闲,老婆婆不在身边,耳朵都清静不少。
吃了一碗老婆婆请的面,开始逛起了街,在娘家的时候,当天来又得当天回,每次到了镇上都是紧赶慢赶的,这么多年她来镇上的次数,不要说五十次,三十次是有了,却对镇上还不是很熟悉。
今儿,好不容易有了机会,大把的时间没处打发,正好用来逛街。
一边逛,一边听八卦,刚走了不到三十步,就听见了议论姐姐两口子的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