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人自然愿意。
随着村人的富裕和黎荞一次次中案首,三柳村众人对于读书的热情越来越高。
而且黄有名身为黎荞的私人辅导,在黎荞家住了两年多,黎荞能中小三元,绝大部分原因是黎荞自己聪明,但这里面肯定也有黄有名的功劳。
若黄有名没有真才实学,黎荞又怎会让他在家里住那么久。
所以,确认私塾的夫子是他,每家每户都愿意捐银子。
这可是黎荞的私教!
村人凑了银子,庄丰收便趁着农闲在村子东北角盖了一个私塾出来。
眼下黎荞入书院读书,黄有名辞去私教的职务,转而当三柳村私塾的夫子。
每位学生一年三两银子的束脩,不包吃不包住。
这个价格放在乡下算是非常贵,但是,谁让入学的人多呢,家里凡是有适龄孩子的,这个适龄指的是从六岁到未成亲,在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入学。
大家伙儿都想看一看黎荞私教的水平,于是乌压压的去了将近三百人。
这么多人,就黄有名一个人教,太辛苦了。
黄有名表示教不了,想让庄丰收再请一位夫子,但全村人都不同意,非得让他教,并且要加束脩,由原本的二两银子变成三两银子,看在银子的份上,黄有名咬咬牙答应了下来。
黄家家贫,这些年来,他祖辈、父辈、儿子、孙子加一起,四代人供出了他这么一位秀才。
他对不起家人,此时有挣钱的机会,他自是不愿意错过。
累些就累些吧,他才四十九岁,勉勉强强教得了这么多人。
他辛苦一些,家里人就能轻松一些。
其实他现在不算穷了,他给黎荞当私教时,一个月的工钱是十两银子,年底有红包,去府城有差旅费。
此次黎荞考中秀才,还给他封了个百两的红封当谢礼,只靠着黎荞,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挣了将近六百两银子。
但银子不嫌多嘛。
趁着还能教学生,他要努力为家里人攒些家底。
白柚和黎大忠说完了私塾和黄有名的事,又说起了庄稼的事儿,麦收已经开始,今年雨水不算多,但因为黎荞去年打了不少井,所以今年三柳村的麦子称得上是丰收。
黎荞家也种了不少麦子,不过黎荞放心,家里一切都很好。
黎荞吃过午饭要回书院读书,白柚和黎大忠等他走了,又坐了一会儿,然后才回村。
他们俩走了,陶竹便跟从前那般开始做家务。
下午四点,陶竹进厨房做饭,等他晚饭做好,黎荞也回来了。
黎荞吃过晚饭就回书房读书,一直读到九点钟,这才从书房出来洗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