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而后幸焉。
【译文】
能鉴别人的优劣之后才有幸运。
【释评】
人的善恶无法从外表上看出,也不可能由人当面告知,不能分辨好人坏人,所有的防线便形同虚设,注定要倒霉的。生活在人的世界上,人有时是最危险的“动物”,对人失去观察力和鉴别力,是最可怕的失败,它的后患是无穷的。细节是判定人优劣的可靠依据,关键时候是验证人的品质的最佳时期,把人性吃透,恶事便会远去。
【事典】陈奇瑜的愚硕
明崇祯七年(1634年)春,延绥巡抚陈奇瑜因剿寇有威名,被朝廷任命为兵部侍郎,总督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湖广五省军务,专责办理剿寇之事。
陈奇瑜上任伊始,有人便暗示他说:
“民变蜂起,势力不可小看。朝廷屡次镇压无功,可见乱民并不是等闲之辈,大人不能轻视他们啊。”
陈奇瑜勇猛善战,罕有敌手,他听罢此言,不禁长笑说:
“一群乌台之众,何足挂齿昵?本官出马,当是他们的死期到了。”
陈奇瑜从均州挺进,重创农民军,陈奇瑜由此更不把农民军放在眼里,大举猛攻。
在陈奇瑜大军的围剿卜,农民军四处渍散,高迎祥、李自成一部误入车厢峡。
车厢峡在万山中间,有进路,无退路,此为绝地。更严重的是,农民军此时已弹尽粮绝,又遇连大雨,弓脱胶,箭离干,人困马疲,战斗力几乎丧失了。
面对全军覆灭的险境,李自成召集众将,严肃地说:
“我们已陷入危局,生死只在倾刻之间,你们可有脱险之计吗?”
众将垂头丧气,无一人说话。
李自成眼里一暗,他把目光投向素有智谋的顾君恩身上,探问说,
“我们不能等死,只要留下命来,任何办法都可一试。你不要顾虑,请说说你还有什么高见吧。”
顾君恩心头一震,并不急于开口说话,他思索多时,说:
“形势危急,敌众我寡,战不能战,依我看来,只有求敌一策了。”
众皆一惊,李白成说:
“向敌求救,这绝无此理,陈奇瑜怎会放过我们呢?”
顾君恩慢声道:
“能识人者,方能消除患难。我探知陈奇瑜勇猛有余,而智计不足,他贪财好货,十分愚顽,这都可为我所用。眼下他连连获胜,必骄气十足,戒备全无,如果我们向他献上重宝,贿赂于他,并假言投降归附,陈奇瑜一定会失去戒心,自答应下。只要我们脱离险境,重振旗鼓当不是什么难事。”
一语说完,李自成纵声大笑,喜上眉梢,他夸奖顾君恩说;
“事在人为,有你这条妙计,我军就是死里逃生了。”
李自成把军中的重宝悉数拿来,派人去见陈奇瑜。来人故作哀怜之状,献上重宝后,哭着说:
“我军只为讨一口饭吃,这才冒死和官军相抗。如今敬畏人人声威,自不敢再和大人变战了。我军只须保住性命,一切听从大人安排,望大人垂怜。”
陈奇瑜贪爱重宝,果然有心放农民军一马。他的心腹见陈奇瑜脸色和缓,生怕有变,于是急忙说:
“等死之人,一切自然归大人所有,何况一点财宝昵?这是他们的缓兵之计,大人千万不要答应他们。”
陈奇瑜肌肉一动,随即目光一凶,斥责心腹道:
“他们本为贱民,懂什么缓兵之计?你太抬举他们了。他们有心孝敬,迷途知返,找还能赶尽杀绝吗?”
陈奇瑜的心腹—脸苦相,犹劝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