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之所见,深合朕意,卿不妨详尽道来。”
李吉甫深受鼓舞,于是说:
“陛下雄心万丈,志在实现国家的中兴,可国以人为本,治国必先治吏。恕臣直言,时下官吏贪污成风、冗员众多、有令不行,这是祸患的根本,不先从此处抓起,万事体矣。朝廷若依仗他们,焉能成就大事呢?”
唐宪宗被触动了痛处,他站起身来,大声说:
“朕志在改革朝政,平服藩镇,实要从吏治下手啊!若所用非人,再好的策略又有何用呢?”
唐宪宗决心整治吏治,那些守旧怕事的官员免不了纷纷上谏,他们对唐宪宗说:
“陛下初立,万事当以稳定为要。吏治有失远非一日,若陛下操之过急,恐事与愿违,反致天下动荡,官吏离心。”
唐宪宗听罢无语,一时变得犹豫起来。他们说的并非毫无道理,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地方官不少都以刻剥百姓为事。肃宗、代宗以来,朝廷选授地方官员多不慎重,往往委以藩郡,任其自选。德宗皇帝深居宫中,宠信权臣,任由他们任用私人,遂使吏治更为败坏了。
李吉甫见唐宪宗有了动摇,心急如焚,他反复劝谏说:
“陛下若为了一时之安,自可让那些贪官污吏横行下去,可这终要断送大唐的国运。难道陛下要以江山社稷来换取他们的媚言吗?”
唐宪宗脸色几变,出语道:
“卿一心为国,直言如此,朕为一国之君,又有何惧!”
自此,唐宪宗方铁下心来,颁布和实行了一系列整治吏治的具体措施。
首先,朝廷提高了州、县官的权力,加强州、县官任免权限的管理,注意发挥州、县官的作用。又明确规定,州、县长官的任用,直接从中央有关部门推荐,吏部要“精加考核,必使详实”。废除年终本道节度使巡视检查州县的制度,州刺史不得擅见本道节度使。这样,就加强了中央与州刺史的直接联系,削弱了蕃镇对州县的控制,在选才用人上掌握了主动权。
其次,朝廷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考查和监督,定期派出使郎官、御史检查地方官治状。且明确要求,使臣所历州县,其官员治状、闾里疾苦、水旱灾伤,都要一一奏报,如所奏不实,严加惩处。宪宗还发布敕书,规定观察使、刺史荐举之人,不能担任本州府县令。被荐举官员到任后犯罪,荐举者要追究连带责任。
第三,朝廷精兵简政,裁汰冗员,州县可并者并之,吏员可省者省之,入仕的途径可减者减之。
另外,唐宪宗还特别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提高办事效率,对那些任职不守职责的人,一经查出,便予以重惩。对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绝不宽恕。
唐宪宗整治吏治的结果,使社会风气为之一变,唐朝国势重新振兴。
【原文】
仁者,鲜也,却之弗厚焉。
【译文】
品德高尚的人,是很少的,治理官吏不能宽厚。
【释评】
封建官场为吏者,多是小人之辈,对他们不能抱有太高的期望。要驾驭好这些人,一味地仁厚和宽容自然是行不通的。掌权者在利用他们的同时,威慑和高压总能教他们有所收敛,不敢过分放肆。相反,若对他们过分信任与一味姑息,为吏者的小人本性就会毫不遮掩,他们不仅不会感恩,更会干下谋逆的诸多恶事。
【事典】杨广的不忍
隋炀帝杨广为皇太子时,就和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十分要好。他们常在一起游玩嬉戏,杨广视宇文化及为难得的知己,十分赏识他。
一次,杨广和宇文化及宴罢而归,杨广的心腹手下忍不住对他说:
“宇文化及对太子极尽恭维,远过于常人,这样的人太子不可轻信啊。”
杨广一听,马上现出不悦之色,他厉声对心腹手下说:
“我虽贵为太子,但终没有登上皇位,难得字文将军真心助我,这是一个强援,你怎能胡乱猜疑他呢?”
心腹手下直言说:
“太子用人,也不该宠爱太过。何况宇文化及本性残忍,多行不法之事,他如今在太了面前曲意奉承,哪里是他的真心呢?他只不过趋炎附势罢了,一旦有变,第一个反目的一定是他。”
杨广听罢大笑,竟叫人鞭打那个心腹手下,以示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