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生平:
出生时间:公元170年。
出生地:北海郡剧县。自幼勤奋好学,15岁前能“诵文数十万言”,20岁前“五经悉载于口,博览传记,言则成章,操翰成文”。当时正值汉灵帝末年,宦官专权,朝政腐败,但他不受世俗干扰,专志于学。他不慕名利,对州郡长官的征召多次拒绝,“轻官忽禄,不耽世荣”。后来曹操任命他为司空军谋祭酒参军、五官将文学等职,他曾以病辞官,曹操又任命他为上艾长,他仍称疾不就。
2。文学成就:
作品风格:徐干的作品以诗、辞赋、政论着称,其赋语言华美,情感丰富;诗歌清新自然,文笔流畅。
代表作品:代表作有《中论》《答刘桢》《玄猿赋》等。《中论》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及其文章风貌,对历代统治者和文学者影响深远。其中《治学》篇强调了主观努力的重要性;《虚道》篇用比喻形象地说明谦虚能使人受益的道理。
3。历史地位:徐干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与孔融、陈琳、王粲、阮瑀、应玚、刘桢并称为“建安七子”,为建安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歌和散文被誉为建安文学的典范之作。
徐干于公元217年不幸染病去世。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虽然不多,但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人,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在个人经历方面,他年轻时曾受学于蔡邕。建安初,曹操雅闻其名,召他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与陈琳一起负责军国文书的撰写。曹操很多重要的檄文、书信等都出自他们之手。
阮瑀的文学成就颇高。其诗存世不多,以《驾出北郭门行》较为着名,该诗通过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悲惨遭遇,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情感真挚深沉。在散文方面,他擅长表章书记,文辞清峻。如他为曹操所写的书信等,既体现曹操的意图,又富有文采,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情境来组织文辞。
阮瑀为人比较恬淡,在政治上不太热衷权势。他的儿子阮籍是魏晋时期着名的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在文学和思想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应玚(?-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人,是“建安七子”之一。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擅长作赋。被曹操任命为丞相掾属,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其作品风格较为平和,在当时的文学环境中有自己的特点。代表作有《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反映出建安文人积极用世的精神。在文学活动中,应玚和建安七子中的其他人交往密切,他们相互唱和,共同对建安文学的繁荣。
刘桢(186—217年),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人,东汉着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其祖父刘梁为汉朝宗室后裔,官至尚书令,是东汉后期思想家、文学家。以下是对刘桢的具体介绍:
1。文学成就:
诗歌方面:刘桢在五言诗创作上成就颇高,与曹植并举,被后人称为“曹刘”。他的诗多以壮美山川为背景,借景抒情,风格清新刚劲、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其存世的诗歌只有15首,代表作《赠从弟》三首,以松柏等为喻,抒写诗人的胸怀志节,具有悲凉慷慨、高风跨俗的气概,其中第二首“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怆,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尤为人所称道。此外,《赠徐干》诗被钟嵘评作“五言之警策”。
赋作方面:他着名的赋作有《鲁都赋》《黎山阳赋》《遂志赋》《瓜赋》《大暑赋》《清虑赋》等。其赋文风格独特,一改粉饰太平的世俗,以清新的笔调、娴熟的技巧、朴实准确的语言,描写家乡的风土人情和优美的自然风光,讥讽时事,咏物抒情,实现了汉赋内容由宫廷转向社会,由帝王转向平民的转变,篇幅也由长篇宏制转向短小精粹,为以后的文学发展开创了先河。
2。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刘桢5岁能读诗,8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被众人称为神童。公元197年,因避兵乱,11岁的刘桢随母兄躲至许昌,在驿馆中结识曹植。曹植被刘桢的饱学所折服,将其领到丞相府,两人日夜解文作赋,志同道合,关系日笃。后来他又结识孔融等其他五学子,他们常聚论学问。
仕曹经历:刘桢被曹操征辟,任丞相掾属,追随曹操南征北讨,参谋军机。建安十六年(211年)后,出任平原侯曹植庶子,不久即改任五官中郎将文学,随侍曹丕。
“不敬”事件:刘桢性傲,不拘礼法。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酒酣忘情,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诸人都匍伏于地,不敢仰视,独刘桢平视不避。曹丕对此并未介意,但曹操听说后,要治以不敬之罪。经过援救,刘桢才“减死输作”,但是罚为苦役,终身未再受到重用。
3。历史评价:刘桢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才华,在当时的文学界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被人称赞,而且光景常新,能楷模身后。他与其他建安七子一起,共同构成了建安文学的繁荣局面,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喜欢答题:从始皇开始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答题:从始皇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