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受了陈群岳父的恩惠才得官的,背后是河内集团与颍川集团的联系,这会儿他要甩脸不认人,别说敌对方不会接纳,就算是原有对自己友善的一方也要把他咬死。
真是想当“直臣”而不能得!
说实话他是多么想跟他大哥一样安安稳稳地走曹操路线,踏实地做个直臣,凭着自己的能力才干让人赏识,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康庄大道,稳妥地升官,半点思想负担也没有。
他也想当个伯达一样的直臣。
但出仕的途径不是人能选的,就家族而言,一方面是与颍川荀家交好,两家集团继续亲密友好合作;另一方面,长子跟着曹操走,次子揽着曹二代,一手老子一手儿子,也是种投资。
司马朗既然走了条康庄大道,那么次子司马懿只有荆棘之路可走。
然而建安十四年,这次第,有一人可要比他烦恼忧虑得多。
作者有话要说:
很重要的信息
据我考据,郭嘉的儿子只比阿督大一岁,嗯,大家想不想看嘉司马联姻?
65、直臣之道(二)
曹丕近日就烦躁得挠心。
如果这年代也排一个“建安初年十大苦逼榜”的话;丕少爷肯定是排第一。
曹丕是父亲的次子,母亲的长子。
自大哥曹昂死后,父亲就迁怒于自己,当时自己尚且只是个十岁出头的少年;如曹冲般年岁。
宛城之战时自己好不容易从乱军中由人掩护着才突围,九死一生方脱身。
平日里互相熟悉都生出几分感情来的侍卫们一个个地在烽火中倒在自己面前,还一面声嘶力竭大喊叫他走。
好不容易才见到父亲,身边素日陪伴的人手不足二十人,刚想冲过去对父亲一诉艰苦,哭号一场,却被父亲冷冷地迁怒;“你兄长都死了;你怎么还活着?”
他死了;你的机会就来了吧?
内心霎时冰冷一片。
父亲明着痛哭大将典韦,实则心中更痛爱子曹昂。这一份难言的迁怒首当其冲的就是排行在曹昂之下的曹丕。
随后,由于曹昂之死,嫡母丁氏则痛斥于丈夫,烦躁的曹操气头上说下了过分的话,等冷静下来,心中也未必是没有情分,急着去追夫人,最后却不得。
丁夫人离开后,以曹操霸主的身份,正室夫人的位置自然不能悬空,便选了卞氏为继室。
与宠爱无关,为人妾者,多是以色事人,卞夫人年轻时或有爱宠,但如今青春渐逝,新人们又从不乏人,曹操择其扶正不过是在其余的妾室中她年纪偏大,较为稳重,所生诸子数目最多,排行也最靠前。
实话说,曹操当时这年纪,再让他重新求取名门贵女为妻也是笑话了。昔时他去丁氏的时候身份尚不显,这时候再娶妻,难免继室的出身要超过了原配。
何况他府中的妾侍们有些年龄都可作青葱少女们的妈了,娶一个名门小少女来,身份是够了,但压不压得住人还是个问题,要是能力不够,自身吃亏也就算了,曹操难免要被闹腾的后院烦心。
因而把年长的妾扶正未必不是最实惠的方法,虽然这种实惠的方法,“以伎为妻”,为他带来巨大的非议。
实则卞夫人对这样的升职也并无完全的认同感。
丈夫对原配并不是完全无情,相反则是沉重的愧疚。
这一份愧疚在,时间越长,他便越难以自拔。而同时作为占了丁夫人位子的自己,则有份别样的憎恶。
初时卞夫人也未多想,只是亲弟弟卞秉屡有战功,曹操却总压着不赏,卞夫人不由要多说句公道话。
曹操没理她,“正是因为他是夫人的弟弟,孤的妻弟,我才不能在人前赏识他。”
卞夫人心想,如果只是一次压着弟弟的赏,她也知道是为着避嫌,可次次都压制,便是亲戚,这个避嫌也太过了。
曹氏,夏侯氏的子孙们可没少封的,哪里就避过嫌了。
她是靠着丈夫过日子的,也不敢顶,只好再退一步,“因着是亲戚,相公不好提拔,便私下赏些财物?”
曹操敷衍道,“你私下资助娘家的财物难道还不够多么?”
把她吓出一身冷汗。
至此她也算是明白了,对于她这个占了丁夫人屋子的女人,丈夫嘴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