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道了谢,亲手拿出李延的印,打了欠条,游淼抬眼问道:“唐家没出钱,将他们小姐接回来?”
管家微微摇头,低声道:“唐家不愿出这钱,说就当是已去了。”
游淼听得一肚子火,然而别人家的家事,也不好说这么多,便将银票分与他,自己留下现银。日暮时程光武又来报,这次是扬州城内的消息。
“少爷。”
程光武在地下站着,从袖中拿出一张榜,内里是政事堂招募门生的昭告,政事堂全名大光天启参知政事堂,前朝曾设此机构,广罗门生,取问政于民之意,后天启太|祖得天下后停设。
如今赵超居然又重开了,将于六月初六,新帝登基后设问政会,并择优而录。
“政事堂……”游淼看了一眼,本要扔到一旁,却忽觉蹊跷,问,“城中有什么风声没有?谁给你这东西的?”
程光武恭敬道:“小的看到衙门外在发纸,喊着说要做官的都来,便去领了张来,给少爷瞅瞅,少爷的先生就是参知政事,自然是不用在意的。”
游淼心中一动,孙舆便是参知政事,也就是俗称的宰辅,重设政事堂是什么意思?为赵超提拔新人?先前平奚说到政事堂内仍有主簿一职是留给他的,那么孙舆再招人进来,也就是由他带领的班底?
罢了,待李治烽回来再说。
然而不日天子便要登基,军中诸事繁多,既要巡逻又要护卫又有仪仗等事,游淼直等到深夜李治烽还未归来,便自己睡了。
翌日一早,睡醒时打了个呵欠,发现自己睡在李治烽怀里,抬头时李治烽便醒了。
“孙参知让我给你捎了封信。”
李治烽说。
游淼正睡眼惺忪地穿衣服,一听便精神了。
“拿来我看看?”
游淼接过信拆开,里面依旧只有一行字。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游淼发了会儿呆,知道自己终于要出仕了。
李治烽道:“过几天老三登基,你去么?”
“去。”
游淼笑了起来,只觉自己这老师也忒有趣了,原来兜兜转转,特地来这么一场,都是为了自己。
接下来一连数日,又快到早稻收稻之时,游淼卷着袖子,跟整个山庄亲自收了次稻,算是告别这数月里的悠闲生活,六月初四,李治烽住在扬州城里筹备帝君登基大典,游淼独自在山庄里打点家当,准备上路。
“淼子这次去扬州用得着带这么多东西?”
乔珏在一旁看,游淼指挥小厮们收拾随行用具。
游淼笑道:“你说呢?”
乔珏略一心想,便知游淼要去做官了,大喜道:“好好干,淼子!你那皇帝兄弟,许你什么来着?”
游淼无奈道:“给天家卖命,又有先生督促着,能捞多少油水呢!”
两人相视大笑,乔珏乐道:“这次去得近,半天脚程就能到,没事,小舅常去扬州看你,也就是了。”
游淼点头道:“待我政务清闲了,也就回山庄里住着。”
说是这么说,但游淼心里最清楚,只怕接下来的半年里,也不可能闲得下来了,乔珏又问要不要去和游德川打个招呼,游淼便道先不惊动他们。反正游汉戈也已在户部走马上任,到时候让他传个信就成。
小厮们用四把铁棍架着,依次将几口大箱子抬上车去。分了两辆车,一辆装两个大箱子,乔珏马上就明白过来,问:“这是……”
游淼笑吟吟道:“小舅,你看我这官,捐得可不便宜。”
乔珏是见过那天游淼从沛县送回来的箱子的,每箱一千二百五十斤,五千斤,白银八万两。赶车的长垣“驾”了一声,马匹嘶鸣,只死命蹬地,半天才摇摇晃晃拉着车启程。
游淼与乔珏告别,赶着车便优哉游哉地上路,前往扬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