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华夏五千年下联 > 第9章 隋末农民起义与天下大乱(第1页)

第9章 隋末农民起义与天下大乱(第1页)

一、起义导火索:苛政猛于虎,民不堪重负

隋朝建立初期,隋文帝杨坚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使得国家经济有所复苏、政治渐趋稳定。然而,隋炀帝杨广即位后,政策急转直下,全然不顾百姓承受力,大兴土木、频繁征伐,点燃了隋末农民起义的导火索。营建东都洛阳时,征调民夫工匠多达百万,百姓被迫背井离乡,在严苛督工下昼夜劳作,死伤无数;开凿大运河,工程浩繁,贯穿南北全程超两千公里,数百万劳动力投身其中,工期紧迫,劳动环境恶劣,“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无数家庭因此支离破碎。

赋税徭役日益沉重,除常规田赋、户税,新增各种名目的杂税,用于支撑炀帝巡游、征战开支。“输庸代役”政策名存实亡,百姓被频繁征发去服无偿劳役,无暇顾及农事,致使田园荒芜,粮食歉收,却仍要足额上缴赋税,生活陷入绝境。加之自然灾害频发,水旱蝗灾肆虐,关中、河南、山东等地饿殍遍野,官府却未施有效赈济,依旧横征暴敛,底层民众求生无路,对隋朝统治的怨念与日俱增,犹如堆满干柴,只需一点火星,便能燃起燎原大火。

二、星火初燃:长白山王薄首义,振臂一呼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山东邹平人王薄率先扛起反隋大旗,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邹平交界处)聚众起义。王薄本是普通百姓,目睹乡亲们被繁重劳役、赋税逼至绝境,心怀愤懑,遂振臂高呼“无向辽东浪死歌”,以质朴歌谣号召民众:“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绵背裆。长槊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歌声传遍四野,道出百姓不愿为炀帝征高丽送死心声,应者云集,短时间内便聚集数千人。

起义军以长白山为据点,四处出击,抢夺官府粮仓、军械库,武装自身;袭击过往官军运输队,切断隋朝军事补给线,搅得当地官府焦头烂额。王薄起义如暗夜星火,打破隋朝高压统治沉默,给周边百姓带来反抗希望,各地饱受苦难民众受其鼓舞,纷纷效仿,小规模起义队伍在河北、河南、江淮等地此起彼伏,隋末农民起义浪潮自此汹涌而起。

三、燎原之势:多地义军蜂起,各据一方

继王薄之后,各地豪杰纷纷响应,起义呈燎原之势迅速蔓延。窦建德在河北高鸡泊地区崛起,他为人侠义、豪爽重信,目睹乡亲遭隋军屠戮、官府盘剥,愤而起义。率部劫富济贫,善待士卒百姓,声名远扬,周边流民、壮士竞相归附,麾下汇聚数万人马;窦建德擅长谋略,依据高鸡泊地势险要、芦苇丛生特点,设伏突袭隋军,屡战屡胜,渐成河北义军核心力量,控制大片区域,隋朝在河北统治摇摇欲坠。

翟让领导的瓦岗军则活跃于河南瓦岗寨(今河南滑县东南),此地临近运河,过往漕运船只众多。翟让出身底层,因罪逃亡至此,广结绿林豪杰后举事。起初,瓦岗军以劫掠运河商船为生,获取大量物资扩充军备;后李密加入,为其出谋划策,瓦岗军战略升级,攻克荥阳、兴洛仓等要地,开仓放粮,赈济饥民百万之众,兵力迅速扩充至数十万,威震中原,成为隋末最具实力义军队伍,吸引四方英才,屡败隋军精锐,剑指洛阳。

江淮地区杜伏威、辅公祏也聚众起义,二人年少勇猛,在乱世中摸爬滚打,拉起队伍后纵横江淮。杜伏威作战悍不畏死,常亲率敢死队冲锋陷阵,令隋军胆寒;他们劫官府、抗官军,吸纳淮南流民、盐贩,势力渐盛,控制江淮水陆交通要道,隋朝经济命脉遭严重威胁,东南赋税难以北运,加剧隋朝财政困境。

四、隋朝镇压:困兽犹斗,无力回天

面对各地蜂起的农民起义,隋朝起初并未重视,妄图以常规兵力迅速扑灭。地方官府仓促组织官军围剿,却因士兵久疏战阵、士气低落,且义军熟悉地形、作战灵活,屡屡受挫。隋炀帝这才意识到问题严重性,急调名将张须陀率精锐隋军征讨。张须陀作战经验丰富、勇猛善战,曾多次击败义军,有“战神”之称。

在山东、河南战场,张须陀与王薄、翟让等义军交锋,初期凭借军事素养、精良装备占得上风;但义军在战斗中成长迅速,战术愈发灵活,采用诱敌深入、分而击之等策略。李密献计翟让,于荥阳大海寺设伏,一战斩杀张须陀,隋军士气大挫,自此失去战场主动权。隋朝又派裴仁基、王世充等将领统军镇压,可此时义军已成气候,隋军内部矛盾丛生,王世充与裴仁基争权夺利,军队协同混乱;且隋朝兵力分散各地,顾此失彼,难以形成致命打击,只能被动挨打,维系摇摇欲坠统治。

五、起义军分化组合:逐鹿中原,各怀心思

随着势力壮大,起义军内部开始分化组合,各怀心思。李密加入瓦岗军后,凭借卓越谋略、出众文采,渐掌大权,翟让出于大局考量,主动让贤。但李密麾下亲信与瓦岗旧部矛盾渐起,埋下分裂隐患;李密野心勃勃,一心想夺取洛阳,成就帝业,为此不惜损耗兵力强攻,错失西进关中最佳时机,又拒绝称帝建议,致内部人心惶惶。

窦建德在河北稳扎稳打,扩充地盘同时,注重收买人心,开仓赈济、减免赋税,深得百姓拥戴;却因地域局限,发展空间受阻,与瓦岗军、江淮义军联系不畅,难以协同作战;且对隋朝旧官僚、贵族心存幻想,试图招安接纳,影响队伍纯洁性、战斗力。

杜伏威、辅公祏在江淮经营有方,手握重兵,然杜伏威被隋朝招安迷惑,接受封官,赴长安任职,麾下军队交由辅公祏打理,为日后二人反目、义军分裂埋下祸根;江淮义军受地域文化影响,偏安自保心态浓重,未积极参与中原逐鹿,错失良机,隋末各路义军未能形成合力,为隋朝残余势力喘息提供机会,也让局势愈发复杂混沌。

六、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生灵涂炭

隋末农民起义致使天下大乱,隋朝统治分崩离析,地方豪强、隋朝旧将见机纷纷拥兵割据。李渊父子趁势在晋阳起兵,借镇压义军之名,暗中积蓄力量,直取关中,占据长安,建立唐朝;洛阳城则被王世充把控,他击败瓦岗军后,拥兵自重,废隋帝自立,国号郑;河北高开道、刘黑闼等势力相继崛起,依托窦建德余部,争夺地盘;南方萧铣在江陵称帝,凭借南朝梁室后裔身份,招揽旧部,控制长江中游大片区域,各地诸侯混战不休,互争雄长。

战乱之中,百姓遭殃最深。城池反复易主,每经战火,便成废墟,房屋焚毁、百姓死伤;农田荒芜无人耕种,粮食极度短缺,物价飞涨,“米斛万钱,人相食”惨状频发;盗匪横行,商旅绝迹,经济崩溃,文化教育停滞,曾经繁荣隋朝山河破碎,人口锐减数千万,中原大地沦为人间炼狱,隋末乱世陷入无尽黑暗,亟待雄主出世、收拾残局,重建太平秩序。

七、历史反思:暴政亡国,民本为基

隋末农民起义与天下大乱是隋朝暴政酿就苦果,警示后世统治者民本思想重要性。隋炀帝急功近利、滥用民力,漠视百姓生存权益,终致民怨沸腾、揭竿而起;隋朝强大军事、经济实力在民众怒火中土崩瓦解,说明再强盛王朝,失去民心支持,亦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难以为继。

各路义军兴衰则表明,农民阶级虽具反抗精神、爆发力,但受限于眼界、组织协调能力,内部易分裂、决策易短视;唯有融合各方贤才,制定长远战略,心怀苍生,才能将起义转化为改朝换代动力,推动社会良性发展,为后世提供乱世兴替、治国理政宝贵镜鉴,凸显顺应民意、恤民养民乃国家长治久安基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