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这一点儿,是韩阳无论如何都抹不去的。
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个人仿佛两轮骄阳,照亮大明小说界的天空。
不过比较扑街的是两个人早年在张士诚军中做过谋士,跟朱老大是对抗的阵营,所以两个人入朝为官就难了些。
两个人一合计,朱老大脾气不好,像是他们这种意淫界的巨擘,搞不好因为说错两句话,就丢了脑袋。
脑袋一热,就跑回苏杭老家著书立说去了。
韩阳盗用了人家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自然不敢长久的一章章的说下去,所以字跟胡岩雪商量了一番之后,就将这本书出版了。
以防夜长梦多,出了乌龙事件。
这才有了各大酒楼风靡此书的场景。
甚至很多说书人暗中将韩阳比作说书界的祖师爷,给韩阳暗中赚了不少威望。
说书人若是不开腔还好,这一开腔,得云楼的客人陆陆续续就更多了。
生意也就越发的火爆。
很多人没钱上桌,就点一杯啤酒,围在柜台旁边,就着茴香豆,吃几颗茴香豆,慢吞吞的吞咽着啤酒,微微的闭上眼睛,也算是一大幸事。
若是赶上粗汉子喝的急了,家里的浑家又没多给闲钱,就只能吞咽着唾沫,瞪大了眼睛,看别人一口口的喝酒。
在隔壁还有个偏房,窗子全都敞开。
里面是烟筒子的天下,起先只是有人看见过大东家韩阳抽,好奇的跟着要了一口。
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逢宴会,若是不吞云吐雾一番,便感觉浑身少点儿什么。
特此,酒楼的烟茶生意也火爆的很。
说书先生今天说赤壁之战,讲的精彩绝伦。
这三国演义之所以精彩,就源于他很多地方,都是实战经历,并非作者完全脑补。
比如说火烧赤壁,罗贯中就是跑了好几趟朱元璋和陈友谅当初鄱阳湖水战的战场,听了不少当地居民的描述写出来的。
再比如草船借箭中调转传神,防止战船倾泻的一些描写,则是取自三国之中,孙权的经典操作。
所以故事讲起来真假难辨,精彩绝伦,尤其是这些对历史一知半解的百姓,更是听的摇头晃脑,不知肉味。
上面说书先生说累了,便讨了个饶,坐在讲台之上,饮茶休息。
底下人则小声讨论,当然内容多跟《三国演义》的“作者”韩阳有关,说起韩阳着实是个传奇,虽然他目下只是个小小的九品大使,但是他的事迹早就传遍了整个北方,甚至不少南方人也听说了他的事迹。
当然,事情传的越远,自然也增加了不少吹牛的成分。
当韩阳吃着烤鱼,慢慢咀嚼的时候,听着周围人的讨论,愣是让周围人讨论的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