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大郎和岑三郎则在这段时间内,与立柏、杨鹏、赵樾约好了明日一早,便出去京城。安三少也要回京,等候圣上的调遣,便打算和他们一道走,路上也有个照应。
第二日,岑二娘把她之前给岑大郎准备的药粉、药丸等防身保命的药物,分成几小份,分别给岑三郎、立柏、安三少、杨鹏和赵樾每人一份。她还另外准备了防风寒的药丸,送了要启程回湛州的林四爷、林五爷等人一些。(未完待续。)
。。。
。。。
第二百零三章 造势
送走他们后,只有岑家兄妹和宁老七依旧留在营所里,给六皇子治病的同时,还把他照顾得无微不至。
让生性多疑的六皇子,彻底接纳了岑家兄妹,打心底将他们当自己人。他还向岑家兄妹吐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虽然他不知道,岑大郎和岑二娘早已知晓此事。
至于岑二爷和林氏、玉墨等人,最近的日子很是安宁。安三少临走前,留了几名安家护卫守护岑二爷、林氏他们。外面再乱,安家的北侧院里也是一番平和。
冯渊和靖翎先生为了表示对岑神医的重视,拉拢岑家兄弟,也派了几名武艺高强的侍卫过去,照看岑家众人。美其名曰不让岑大郎和岑二娘分心。其实他们是想控制住岑二爷夫妇,把岑大郎和岑二娘绑在六皇子这条大船上,让他们无法生出贰心。
这种管控家人来挟制谋士的手法,从古一直被人沿用至今,可算是十分地落后低俗惹人厌。可却也是百试不爽的好招。
岑大郎和岑二娘明知他们的用意,也不点破。本来他们兄妹就没想下六皇子这条船。有免费强健的护卫,替他们保护父母家人,他们自然乐意。
须知,如今的安坪镇鱼龙混杂,又乱又闹。
镇东有冯家军队和府衙无数官兵镇压,倒无人敢来惹事。便是流匪刁民,也本能地畏惧官兵,基本不敢踏足镇东。
可平民聚集的镇西就不一样了。镇西多数灾民从别处回到家乡,发现一切都毁于一旦,他们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本身又染上伤寒、疫症,为了一口吃的。什么都做得出来。
清安县和安坪镇附近,有十几个小乡村在洪灾中被摧毁,房屋完全垮塌。那些灾民无处可居,一时又没有官兵带着灾粮去救济他们,只得一路乞讨来到安坪镇或者清安县,想求一口饭吃。
然后,重灾之下。这一口饭也不好吃。因为赈灾前期。从外面各地运往清安县和安坪镇的粮食还未到,大家都活得很艰难。
有子女抢了父母身家,丢下父母又跑去外乡的;有人扔下年幼的儿女以及年迈的父母的;有十几家人自发地组成匪团。在镇子周边打家劫舍维生的;有人霸占别人房屋反而把主人赶走的……
随着街上流民人数的不断增多,走在大街上,几乎每时每刻都能看到扒手偷东西,或者流氓地痞强抢民物。
进入炎热的夏季后。最近洪水过后连日大太阳的烘晒,不仅把洪水烘干。更将各种病症烘发出来。其中以疫症的流传范围最广,感染人数最多。
岑二娘没有机会去营所外,还不知外面具体乱成了什么样儿。她只知道自己的工作量,一日比一日大。
岑大郎和宁老七每日都会带人出去转悠两圈。把镇上灾民的受病情况统计好,回去给岑二娘、冯渊和靖翎先生看。
岑二娘会根据岑大郎反馈的数据,及时和那些早先被请或被绑过来的大夫。加快配置治疗疫症的药包的速度。以便尽快控制住疫情,使之不再蔓延。尽可能多地挽救生命。
冯渊和靖翎先生则用冯家的关系网,一边派人四处收购药材,运到清安县和安坪镇,一边派兵加紧修建蔽民所,给无家可归的灾民住。
蔽民所分为两个区域,无病区和有病区:无病区住着没有感染疫症的灾民,有病区则安置那些已感染上疫症和患了各种奇难杂症的人。
冯家还联合高家、魏家、周家和安家,派出由军队和各家护卫、家丁组成的救灾小队,发动归乡后无家可居的人进山采药,按照他们采集回来的成果,对他们论功行赏。
有几家药户在十日内,跟着救灾小队,从镇外的山里采回了两车治疗疫症用的药材。当即被冯渊当着全镇人,赏了一栋镇东较为完好的小院落给他们住,官府还无偿负责他们每日的吃食,着实羡煞了旁人。
许多无家可归、无事可做的灾民见状,纷纷燃起自救的雄心,自愿编入伍,跟着军队、官兵和家丁、护卫们进山采药,争取多做贡献,让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
至于那些游手好闲想吃打劫饭的游民,就像秋后的蚂蚱,还没蹦跶几日,就被冯渊和靖翎先生派兵“清理”了。
犯下人命官司的,当场格杀。只劫过财物的,全部被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