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良为什么这么努力的在咸阳学宫学习,不就是想像韩非一样如大秦为官,为母国复仇,重建旧韩吗!如今虽然复仇的任务已经让韩非全部完成,但是颍川郡那边可还是很缺人的,他现在继续努力也无可厚非。荀子让张良去带扶苏可能就是出于对此的考量,张良年纪轻心高气傲,难免会跟上司或者统治者起龌龊,惹出事端。
在荀子这边,他为张良的心性问题,可谓是考虑了许多。
如果可以的话,荀子倒是很想磨一磨张良的气焰,但是他也知道张良之所以能在张家发生祸事后再次振作起来,就是依靠他心高气傲不服与人的气焰,如果他将张良的气焰磨没,可能就真的毁了这孩子了。
对此荀子可谓是操碎了心,直到他遇到了下任秦王的继承人之一的扶苏。
这孩子用雍月的话讲,那就真是一只小白兔,脸面外面都很白的那种,谁能想到大秦王室长公子是这么一个脾气,简直可以说就是没脾气。你说什么他都听,你说什么他都信,一点公子架子都没有,乖得和其他国家的公子哥就像是两个世界。
对于大秦长公子扶苏这孩子的脾气,荀子也如对张良那样,操碎了心。
然后荀子就不禁将两个孩子作对比,最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这两个人当真是天造地设的君臣模板。一个是性格骄傲的朝臣,另一个则是能容下前者的君王,如此看来自己只要让两个人产生交集,操作的好的情况下,这两个弟子的未来他就都不需要操心了。
正好这次他欲要随秦军回到邯郸,让张良代付照顾扶苏也可顺理成章的进行,所以他才会在面对雍月的各种劝说时,能安然不动稳得一批,毕竟事情都安排好了,坐得自然安稳。反正这一次的邯郸之行,他说什么也要跟着去,谁来劝说都不好使!
连最后的理由都被荀子解决后,雍月这回确实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白费了半天口舌的雍月:“……”
行吧,你是老师,你说的算!该说该劝的我都做,剩下我也无能为力了!
不过想到自家大兄那气势汹汹前往邯郸的架势,雍月觉得……嗯……老师的担心也确实情有可原,她能注意一下,还是多注意一下吧!
*
就这样,荀子也开始准备行礼,欲要跟着秦王政的大部队从咸阳城出发前往邯郸。
期间张良也提出过要跟着去,为父为母为亲朋好友们报仇,但是在收到韩非寄回来的信件后,便打消了此念头。
只因为韩非在这之前干了一件大事,一个足以让他和张良一泄心头之恨的大事。
其实韩非也没有做什么,就是运用计谋令赵王室让自相残杀,以至于如今的赵王室现在只剩下赵王迁一个人,连他的亲生母亲倡后都被他亲手杀了。而韩非在次运用的计谋也仅仅只是一句话,秦欲向赵学习,王室于留一人。
意思就是说,秦国想要像赵国灭韩那样,只给韩王室留下一个人。
说实话,韩非刚开始说这句话的时候,也没想那么多,更没打算真的杀那么多人,其实就是想讽刺赵国之前想要杀光韩王室以绝后患的做法是无用功,让他这个韩王室最后一人最后翻盘为国复仇,想打赵王迁的脸。
谁曾想这句话被传到赵王宫后,就变了味。
估计是污者见污,以赵王迁为首的赵国王室成员,都以为随秦军前来的韩非为了复仇,要学习赵王迁之前在韩国新郑的做法,留下一个人后,杀光剩下的赵王室成员。那时正是秦军与赵军决战的关键时刻,赵王迁在听到左右传出韩非那句话时,随之而来的就是赵军战败的消息,接二连三的刺激一出,赵王迁本就不灵光的脑子瞬间就崩了。
天崩地裂的那种崩!
为了成为赵王室中唯一的那一人,被刺激大了的赵王迁,拿着赵王佩剑就开始追杀赵王室的其他成员,就连他自己还在襁褓中的子嗣都没放过,都是一刀毙命一点余地都不留。其母亲倡后知道后前来阻止,结果也被杀红眼的赵王迁顺手一刀,当时人就没了,这一下简直就是教科书版的杀鸡儆猴,就更没人敢拦着了。
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杀,可见赵王迁是真的疯了,然后被人盖棺确认人已疯的赵王迁,就开始一个宫殿一个宫殿的杀人,儿子、女儿、王后、夫人,凡是他见到的知道的认识的熟悉的不熟悉的,都被他一个一个的杀了一个不留,整个赵王宫直接成为血海。
而且因为韩非说的是赵王室,而不是说只是宫中之人,所以赵王迁还故意领着禁卫军,到赵姓宗室的居住地,挨门挨户的砸门杀人,就如同他下令让赵军在韩国新郑挨门挨户的杀人一样,那极为相似的既视感,直叫人心惊胆寒。
所以等韩非知道的时候,他的仇人们基本都被赵王迁一个人干掉了,而赵王室也确实如赵王迁想的那样只剩下他一个人……不,确切的说,是只剩下他一个疯子。
事情发展到这个份上,连韩非都失去了报仇的动力,他觉得向一个疯子复仇,像这样一个丧心病狂的疯子复仇,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浪费时间,毫无意义。
对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疯子复仇能有什么用,只会拉低自己本身的修养和矜持。
所以当韩非知晓张良也想要随军而来邯郸的时候,他便写信阻止了张良动身的想法,并将赵王室如今的情景也和盘托出了,并告知他如果不出意外,秦王政估计会在回去的时候带上已经疯了的赵王迁,有什么事等那时候再说也不迟,他真的没有必要在这种垃圾上浪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