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让韩非很是不解,谁曾想嬴政接下来的解释,却让韩非陷入沉思,并深感嬴政思虑周全,自己自愧不如。
“爱卿的提议甚好,但是寡人却不会那么做。因为对于寡人来说,没有武安君李牧的赵国就如纸糊一般不堪一击,没有必要用如此理由去攻讦赵国。而且比起在这个时候去影响赵国朝堂,寡人更想在攻下赵国之后在如此做。”
“这是为何?”韩非不解,都应攻下赵国了,为何还要用此计,根本没有道理啊!?
“因为寡人不想要一个时刻准备反叛的赵地,跟魏地和韩地的旧民不同,赵国和秦国的积怨极深。就算是普通黔首在面对大秦都是一脸怒容,这一点在寡人还在赵国为质的时候,深有体会……”
韩非惊讶的看向嬴政,没想到嬴政竟然会将自己的往事跟自己提及。要知道一般的君王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都会将自己不堪的过往隐瞒,除非对方是自己亲近之人才会提及一二。所以他自以为的挚友其实是跟他双向奔现,对吗!?
韩非有些感动,并没有打断嬴政的解释,而是在与嬴政相顾而坐时,主动为其倒了杯茶算是无声的安慰。
对此嬴政颇为受用,其实主动提及自己的过往也是他一种御下的手段,只有那些对自己不自信的君王才会不敢正视自己的过去,他可不会惧怕此事。而且嬴政他也不是无故做如此作态,他就是想以此确定韩非的向秦之心,想确定在国仇家恨和大秦发展之间他会选择哪边!
这也算是嬴政对韩非心性的一种试探,事实证明韩非在面对可以给赵国重大打击的诱惑,因为嬴政的拒绝而选择退让,令嬴政极为满意。觉得韩非能在这种时候保住本心,也不枉他自爆其短,也可以将接下来的任务交付与他。
第106章儒家之争
最近嬴政因为雍月的影响,看了很多儒家经典,感慨也是颇多。
尤其是孟子的思想论述,虽然看起来天马行空,但是经过雍月的实践和他本人的观察,其中也不无道理,甚至可以说就是事实!甚至在通篇读过《孟子劝诫齐王》后,发现里面很多道理都很有用,且已经被他亲眼见证过!
嬴政以前一直觉得儒家的思想酸文倒胃,可是经过接连几次的现实认证后,嬴政发现不是儒家的思想有问题,而是跟他传播儒家学说的人有问题。任何思想凡是跟权利挂上了勾,都会大大小小的变了质,而跟自己面对面传播儒家思想之人大多数就是如此,难怪嬴政觉得儒家之人都不看重用,合着都是人的问题,思想变了质自然就不是原来的味道了。
如果那群人百分能有十分荀子的能力,他嬴政也不至于会将儒家误会到此。
也幸好他家幼妹能给他查缺补漏,填补了法家君王统治思想的空缺,让他察觉到祖宗律法中的隐患。说实话,这些隐患他自己也不是不能发现,但是那肯定是很久之后的事了,那时候大秦又是何种情况,还能不能来得及改正,就连嬴政也说不好,只能说万幸庆幸让他如此早的发现这些!
难怪雍月总说想要治理好国家儒法缺一不可,事实看来确实如此。
而今嬴政将韩非叫过来,也正是想要试行一下儒法结合后的治理思想,如果儒法结合能将跟秦国积怨依旧的赵地黔首安抚好,那就说明他与雍月的结论是正确的,他也可以正确规划好大秦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李牧‘叛赵’正好可以成为规划赵地统治的开头,用这件事作为铺垫,可以使秦国接下来接管赵地的工作起个好的开头。
至于为什么选择让韩非来做此事,嬴政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其原因有三。
一是韩非虽然是法家之人,但却是儒家荀子的弟子,无论是儒家思想还是法家思想他都皆有涉及且能融会贯通;二是韩非在韩国当过郡守,在魏国战后也有安抚黔首的经验,算是熟手;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因为韩国被赵国所灭,身为韩国后裔的韩非对于赵民来说就是苦主,能在某种意义上缓解赵国黔首对秦统治的抵触,也可以成为赵秦微妙关系的缓冲人,就冲这点让韩非治理赵地就比让他们秦国派人过去强上百倍。
而且刚刚韩非还通过了嬴政的考验,让嬴政相信韩非不会因为私仇在赵地不顾法度欺压黔首,如此看来韩非还当真是派往赵地治理黔首的不二人选。
不过话又说回来,以上这些还有个大前提,那就是他们秦国得先把赵国打下来,不然他嬴政想的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
如此思虑完,嬴政在考验完韩非后,便将自己的想法对其和盘托出。就连自己刚刚考验韩非的事情也一起说了出来,愣是让本就在嬴政面前傻白甜的韩非感动的不要不要的。
被嬴政感动到泪如雨下的韩非:“……”
家人们,谁懂啊,这种被人重视的心情谁能明白!就连他自己的家人,韩王室中的那些人都不会如此做,每天不是在嘲讽他,就是在嘲讽他的路上,使得他一心向韩的思想几乎成为了笑话!嬴政可是秦王,他为了国家发展考验臣子本就是他的权利和义务,可是为了自己他却在考验完之后,又诚恳承认了自己‘小人’,还与自己道歉。
别人怎么想的韩非不知道,但是韩非觉得自己身为被隐瞒考验的那一方,也认为嬴政做的没错,甚至很理解嬴政的心情。他的挚友在为大秦考验他的时候,心情也很煎熬吧!因为一旦自己答错,就代表着两人关系出现裂痕,也代表着自己背叛了这位挚友,那时候他的挚友嬴政该会多伤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