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均水平看,美国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均医疗支出都要多,达到7000美元。相比之下,瑞士每人每年医疗费用是3500美元,日本大约为2000美元,而土耳其只有446美元。
具体到每个家庭,用于医疗保险的费用也像直升机一样攀升。2000年到2006年,美国工作者家庭的医疗保险费用上升了84%,而同比个人收入仅增20%。根据美国恺撒家庭基金会的报告,仅2006年一年,美国工作者家庭的平均医疗保险费用同比上升了%。美国专家认为,医疗保险费用的螺旋式上涨,正缓慢地演变为一场危机。
美国医疗费用高,在旅美华人作家丁林女士的笔下有所反映。她的一个朋友突发急性阑尾炎入院开刀,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入院马上手术,手术之后只住了一天半就出院,恢复很快;很快接到第一张账单,看到金额不大时,你千万别高兴太早,因为账单不止一张,会从不同单位陆续寄来;医疗费最后加起来完全是天文数字:这个住了一天半医院的普通阑尾炎手术,总账单是七千多美元。
美国的政治家和公众都认识到,螺旋式上升的医保费用是一个仅次于伊拉克战争的大问题,这些开支是工人工资增长缓慢的一大原因。美国的中产阶级普遍感到了压力。
美国人均医疗支出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却不是最好的。2006年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尽管美国在医疗保健方面花费了大量资金,但是病人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却低于其他国家。
美国商务部人口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05年全美共有亿人参加了各种形式的医疗保险,占总人口的%。但这张“大网”并非没有漏洞,还有很多人享受不到它的“恩泽”,至少有47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其中有900万儿童。据统计,自1987年以来,没有医疗保险的美国人增加了23%。
近30年来美国医疗保健费用的急剧上升,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人口老龄化;二是医疗服务(包括检查、治疗和护理)复杂化;三是与医疗保健有关的价格上升幅度高于一般的通货膨胀率。
“医疗通胀”是个可怕的顽疾,远远高于一般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在过去的6年间,医疗保险费的上涨速度是工资上涨速度的4倍。为此,美国的企业缩小了提供医保的覆盖面,从雇主处得到“医疗保险”的工人的比例,已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的70%下降到了现在的50%。在过去5年内,随着提供医疗津贴的小企业和提供医疗津贴的雇用不熟练工人的企业数量的下降,提供医疗津贴的公司比例也从70%下降到了60%。
同时,政府的医保负担也在激增。把为穷人和残疾人提供的医保、“政府医保”以及其他由政府提供的医保加在一起,政府已经支付了美国医保费用的45%。如果包括税收补贴,政府支付的总医保费用已接近60%。但是,由于美国企业限制医保开支,再加上“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退休,这个份额将明显上升。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020年,美国政府的医保开支将比现在增加一倍。由于雇主节约开支、政府又不能为其许诺提供资金,美国的医保体系将面临崩溃。吴瑞卿就担心地说:“如果不改革,再过10年,等我需要看病的时候,这个系统就彻底破产了!”
医改多以失败而告终
对于沉疴已久的医保体制,改革呼声一向很高。从罗斯福到杜鲁门,从约翰逊到克林顿,美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推行全民医保的运动,但结果是一次又一次失败。
早在上世纪40年代,杜鲁门总统就想创立一个国家医保体系。1971年,当加拿大采用政府管理的医保体系时,许多美国政治家也希望这样做。布什总统在2007年度“国情咨文”中,就曾建议削减医疗保险的税负:对于购买医疗保险的个人和家庭,给公民个人减税7500美元,每个家庭减税万美元。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凯特?伯克说,布什的税收提案可能会使“医疗保险覆盖人口新增300万人或更多”。
欲当美国总统需先过“医改”关(3)
近期改革医保最大的努力来自克林顿总统。克林顿于1993年至1994年推出医改一揽子计划,并且举贤不避亲,任命妻子希拉里为医保改革的负责人。这一举动虽然引发巨大争议,但还是在参众两院顺利通过。原因很简单:对手乐意把这个烂摊子扔给她,看她的笑话。在希拉里的领导下,500多人的专家工作组紧张工作,最终抛出1500多页的改革方案。几乎没有人会认真地阅读这份比辞典还厚的方案。归结起来,希拉里希望成立官方的医疗保险机构,企业雇员通过缴纳工资税的方式向这个机构强制缴纳保费,否则将面临罚金或课税;失业人员则将获得政府补贴。
此举本意在于通过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作用,在与医疗界讨论服务价格时能获得更多优势,同时确保全民的医疗福祉增加。但在企业主看来,尽管雇员和家人的医疗费用负担不断加重让他们疲于应付,但自己公司的医疗保险计划是吸引新员工和留住资深员工的手段,如果政府进行强制规定,公司的竞争力会减弱。对医疗界和保险公司而言,这样的计划将会威胁到自己的收益和市场,自然不能同意。
围绕这项改革,希拉里和反对派针锋相对,好不热闹。美国自由派、左派对此感到欢欣鼓舞,再加上当时国会由民主党控制,看上去该计划马上就能获得通过,成为法律。然而保守派、自由至上派和商业医保产业绝非等闲之辈,它们很快联手发动反攻,批评该计划如若得到实施,将出现一个庞大的新官僚机构,届时病人看病的渠道将受到很大限制,甚至没有任何选择余地。民主党内也有人跳出来从左的方面唱反调,批评该计划对穷人照顾不够,不如加拿大式的完全由政府埋单的医保“过瘾”。结果可想而知,克林顿的改革计划胎死腹中,希拉里遭遇政治生涯的重大挫折。
希拉里重提“美国人医疗选择计划”
最后彻底击败希拉里的,是一则在美国政治广告史上十分著名的“哈里与露易丝”广告:象征中产阶级的哈里与露易丝夫妇小心翼翼地翻着代表克林顿政府全民医保法案的一大袋文件,并抱怨缺乏选择权和似乎没完没了的繁杂手续。这则广告瞬间激发起中产阶级的忧虑。他们惧怕新的医保体系将创建一个巨大的官僚机构,由政府来包办一切;原先自由市场中的选择自由将被剥夺,无论你富有或贫穷,都将接受一样的医疗待遇,而这种缺乏竞争的医疗体系的服务将会是官僚的、恶质的、拖沓的……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曾遭受广告打击的希拉里,用一则深情款款的广告向选民诉说她的医改理念。
除了全民医保口号外,希拉里在广告中向美国人展示了两大要素:第一,她不是仅仅为了竞选总统才提出全民医保的,而是已经为这个伟大的目标奋斗了15年;第二,她引用著名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的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赢取关注度。
2月4日,保罗?克鲁格曼在《纽约时报》撰写题为《希拉里、奥巴马、保险》的评论文章,明确表态支持希拉里?克林顿。他在文章结尾写道,如果希拉里扛起民主党的大旗,美国人有或大或小的机会得到全民医保;如果奥巴马赢了,什么都不会发生。克鲁格曼还说,希拉里和奥巴马的医保改革计划的区别在于,一个要建立全民医保体系,另一个则相去甚远。希拉里广告中所引用的,就是这句话。
作为唯一提出全民医保计划的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的改革计划可以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八个字来描述。
对于这项纷繁复杂的改革计划,希拉里在其竞选网站有简明扼要的介绍。她的计划是在给消费者更多选择的同时,降低医疗成本。对于四千七百多万压根儿没有医疗保险的人,可以在众多款项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买得起的一款;而已经拥有保险的人,可以不做任何改变,继续享用原有的保险。
希拉里的改革计划全称为“美国人医疗选择计划”。她的医疗保险改革计划是让老百姓买得起、买得到、跑不掉。所谓买得起,就是给工作家庭减税,以此确保他们购买医疗保险的支出占总收入的一定比例,从而避免因为付保险费导致一贫如洗的情况;买得到是避免歧视,保险公司不能拒绝消费者投保;跑不掉,就是指无论是换工作还是失业,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