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玩明日方舟的智商很高嘛 > 第213部分(第2页)

第213部分(第2页)

朝廷没钱花,自然就要向百姓加派捐税,这不加派还好,这一加派,逃亡的百姓就更多了,就连最不可能北逃的举人秀才也逃了,以至于作为大比之年的今年,参加会试的举人不足两百人。

明朝廷也不是没有颁布诣令限制百姓出逃,不过这些诏令根本就得不到贯彻,因为地方各级政府都溃烂了,官员们都在摇摆和观望,甚至很多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了,这些人怎么还会听朝廷的。

人心思乱,那国家就乱。三月初,四川都掌蛮发动叛乱,战火烧到了数个州县。紧接着,贵州生苗发动叛乱,直接威胁湖广地区;三月中,广西思明府土司黄广成发动叛乱,接着广东又叛,不久之后云南土邦地区又叛。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这不是没来由的。西南各省本就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对明朝没有多少向心力,只是迫于明朝的军威才归服,现在明朝不行了,他们自然相继起叛。

西南大部起叛,明军颓于征剿,军费激增,让本就一塌糊涂的财政更加吃紧,可以说,明朝已经快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了。为了补救糜烂的时局,建文帝屡次下诏求直言,最终应者寥寥。

这也不奇怪,北方有一个礼贤下士,仁德明断的大华民国大总统作对比,南方士绅阶层早就对高高在上且庸碌无能的明朝皇帝失去了信心,很多舍不得离开故土的士绅甚至还做好了迎接“王师”的心理准备。

面对万马齐喑,无人出一言的居面,建文帝忧愤之余,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大臣们稍有不慎,就会被训斥,从去年到今年,被削职为民的二品以上大臣就有五位,朝廷上更是无人敢言。

在举步唯艰的局势下,建文帝最后不得不起复方孝孺,虽然方孝孺在与北平军谈和的时候严重地“损害”了明朝国威,不过建文帝已经如孤家寡人一般,除了方孝孺,他已经找不到能信用的大臣了。

方孝孺被免职期间,倒也没有消极堕落,依旧在无缘无悔地钻研学问,寻求救国之策,这不,他一回到朝堂之上,就把自己精心编就的《强国方略》进献给了建文帝,其中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师敌长技以制敌。

而要师敌长技,那就先要像越王勾践学习,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方孝孺建议建文帝上表向大华民国称臣,以此麻痹对方,争取时间以自强。同时用进献金钱与美色的方式,来腐蚀大华民国各级官员,使之**堕落。

另外,方孝孺给出的强国方略中,还包括广派神童北上,偷学其技艺;或用金钱收卖其技工,为我所用等等手段,因为在他看来,明朝与大华民国的差距是技术,只要偷师到技术,就能扳回劣势。

方孝孺想得倒挺天真,实际上明朝与大华民国的差距最主要的并不是科技,而是国体。在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帝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了,唯有共和制才是历史的主流。

所谓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明朝如果不改变君即国家的帝制国体,任它怎么挣扎,最后也只有消亡一途。而方孝孺是不会明白这一点的,他只会天真地想当然。

建文帝也不明白这一点,而且就算他明白,也不肯主动放下手上那至高无上的君权。所以,他看完方帝师所上的《强国方略》,也看不出什么问题来,只是连声称好,并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精神,下诏任命方孝孺为礼部尚书,全权主理与大华民国的邦交事宜。

方孝孺一恢复职权,就积极开展行动,首先是派出使团,带上国书和礼物,对大华民国上表称臣,在国书中,甚至还提议割让四川一省给大华民国,以充抵那尚未支付的七百多万战争赔款。

明朝用地来充赔款,这一招确实高明。四川已经发生了叛乱,明朝割让四川,一来可以甩包袱,二来可以借北平军来平叛,同时还可以借叛军来削弱北平军的实力。

方孝孺的算盘打得响,万磊却也不是傻子,他应对策略就是拖。一方面他收到国书之后,闭门不见明朝来使,闭口不谈割让四川一事;另一方面,他派人去向明朝催要战争赔款;最后他还派人向四川地区广散传单,揭露明朝廷见死不救。

万磊用拖这一招,一来是让明朝奸计无法得逞,同时也让明军陷入退或剿这两难的处境之中,因为明军一退,四川就更加混乱,叛军坐大,最后严重地威胁到明朝的统治。

而明朝廷一旦狠下心来痛剿四川的叛军,等明军与叛军打得两败俱伤之后,万磊才在那份国书上签字盖章,到时候明朝廷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总之,万磊一天不发话,明朝廷不管是剿还是不剿,结果都会陷入被动之中。

“四川我是要的,不过无须你来割!”这才是万磊的心声,跟以心黑手狠著称的万磊玩阴谋诡计,方孝孺还太嫩!

提示:您有8条新通知

小;米;手;机;2;A; ;2;S;新;款;机;型;抢;购;!;

'连载中,敬请关注。。。'

本书由(3g。)正版提供,请支持正版

返回书架。热书。返回个人空间

该书更新时免费短信通知我

快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这本书吧

投票:推荐。拍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