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前面就是藏经阁,我们所有研究成果都收藏在里面。”赤心指着一间房门紧闭的小石屋,介绍道:“藏红阁分两层,地上一层主要藏一些道藏和一些理化生入门书籍,地下一层才是重要的发明的文字说明与设计图纸的存放地,整个道堂内,只有少数几个人可以进入,一般人要想借阅,也要经过批准。”
“嗯,科技是一把利器,落在善者手中,它能给百姓带来福祉,落到了恶人魔掌,它就是屠戮镇压百姓的凶器,不可不慎重。”
“先生说的是,科技质无好坏,世人之心却是难料。我们定当守好藏经阁,不让科技落入恶人手中。”
“也没哪么严重,一些有利于民生的科技,能推广尽量推广。只是一些重要的例如冶金工艺,铸炮工艺,制火药工艺,制毒工艺等等,尽量别外泄,免得使用不当伤及无辜。”
“嗯,是这个道理,不久前,义直小师弟就发明了一种保温瓶,我看过了,这值得推广,可想把专利转让出去。”
“保温瓶都弄出来了?你们真是天下人的福星啊。”万磊不由得一喜,所谓的保温瓶,其实工艺并不复杂,一个抽成真空的双层玻璃内胆,内层涂上水银阻止热量流通。内胆固定在一个坚固的外壳上,再加上一个封口的塞子,这就成了。
不要小看这个小小的保温瓶,它不只能保温装热水,同样能用来装冰。有了冰的供应,就可以轻易地调控温度,一些对温度要求较敏感的实验也可以随时做了。甚至还可以做出小恒温室,用以存放一些对温度要求严格的物品。
其实,做一个保温瓶也有三个难关,一是玻璃吹制工艺,二是密封工艺,三是抽直空工艺。北平城外的玻璃厂成立了一年多,玻璃吹制工艺倒也成熟了,能吹制出各种形状的器皿,难就难在密封,特别是抽真空。
要知道,这个时代是没有抽气机的,要想把玻璃内胆夹层抽成绝对真空,那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过,义直这小子居然找出了不是办法的办法:他制出了一个简陋的活塞式抽气机,与打气机的原理差不多,不过原理倒过来,气只能出不能进。
万磊看完,十分满意地说道:“这种保温瓶值得推广使用,有了保温瓶,百姓家时时都能喝到热水,还省掉很多柴火。只要价格合理,相信一经推出,就能广受欢迎。”
“我们也是这么想的,两天前玻璃厂的赵经理来过,想跟我们谈专利转让事宜,我们见先生不在,暂时没敢答应。”
“让赵经理来找我,我跟他细商,尽量多争取一些专利使用费,这崇道堂还是太简陋,该大大地修整一翻。”对于科研人员,万磊是从不吝啬的,让他们吃好穿好住好,他们才能定下心来搞研究,出了研究成果才能换来更多的专利费,这才是良性循环。
“这敢情好,太师父过几个月还会过来,他肯定会带更多人过来。”赤心喜道,宽敞干净的大房子,谁不爱住啊。
从崇道堂出来,万磊的心情不错,在门外守候的精忠卫见到他,就急跑过来,把一份情报给递上,他打开一看,心情更是大好。这是李乘坤派人传来的捷报——歼灭三万来犯之敌,并捕获了鞑靼军将领马哈刺,所部人马正火速进往大宁。由于鞑靼军东部主力被击溃,大宁城指日可下。
“大宁,终于到手了!”万磊脸上满是喜色,因为大宁是辽东的西部门户,他布置了这么久,拿广宁城,甚至拿自己来当饵,不就是为了拿下大宁,让驻辽的第二集团军占据战略主动吗。
“先生,大宁虽然拿下,只怕鞑靼部不肯善罢甘休,会举兵来反攻。”万磊身后的侍卫队长提醒道。
“大宁到广宁一线,是战略缓冲带,咱们占领大宁,鞑靼部举大兵来攻,能守则守,不能守则退出来打运动战,不停地消耗鞑靼军的战力。让鞑靼人知道,跟咱们北平军斗,只能吃亏,半点好处也别想讨到,到时候他们就老实了。”
没办法,北平军占据了辽东,防线拉长,兵力开始捉襟见肘,万磊并不想马上跟鞑靼军硬碰硬,搞了这么多动作,还是想让鞑靼首领鬼力赤认清形势:北平军可不是好惹的!
“先生,所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北方的游牧民族就是野草一般,打完这一批,还会有另一批来,总是这样可不行,有没有一个根本解决游牧民族的办法?”
“有,当然有,如果我们有了火车和铁路,轻易就能把草原给分割开,让游牧民族游不起来,更加联合不起来。到时候,主动权在于我军,想把草原上的鞑靼人赶走就赶走,想杀就杀,想奴役就奴役。”
“修铁路真能根治游牧民族?”那侍卫队长明显不太相信。
“当然能,游牧民族之所以利害,一是因为他们好勇斗狠,二是因为他们流动性强,易于组成联盟。要打破这种现状,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分割草原,让蒙古各部各居一地,游不起来就联合不起来,各个击破就是轻而易举。”
“铁路,其实就是一条封锁线和补给线,我们可以在铁路沿线设堡垒岗哨,又可在指定地段布下重兵,一旦发现有蒙古人靠近铁路线,来一个杀一个,来一队就歼灭一队,一直杀到他们不敢靠近为止。”
“就算蒙古人集中全力来攻我们的据点,我们也可以据兵营为守,然后沿铁路线快速运兵马到前线,机动性比蒙古人还高,他们怎么打得过我们?就算是蒙古人势大难敌,我们的驻军也可以轻而易举地沿铁路线返回,然后再组织更大一场攻势。”
“所以说,铁路,是对付蒙古人的利器,有了铁路,长达一千多年的游牧民族之患将不再重演。”
第291章 大修铁路(中)
七月,夏雨多发时节,从七月初二到初五,连续五天的暴雨,再次导致北平城内涝。夏涝春旱,北平城实在不是一个宜居城市,然而这里是镇防蒙古人南下的重镇,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以后就算要迁都,也要将这里留为军事首都。
哪怕北平不是军事重镇,也是一座不能废弃的大城市,所以再麻烦,万磊也要好好地整治内涝。北平作为元大都,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了,与很多老城一样,整个城市的排水系统已经堵塞瘫痪了,不但要下大力气疏浚,还要整体规划新的排水道。
所谓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正当万磊在忙活排水设施时,北平城南传来一个噩耗——卢沟河决口了,洪水四处乱窜,一夜之间隔断了顺天府与南边两府的的陆路交通,商旅更是断绝。
卢沟河,起源于山西,流经顺天府南部,是顺天府境内重要河流之一。由于其上游流经太行山、阴山、燕山等植被覆盖率较低的沙丘地带,使得卢沟河的含沙量极高,有小黄河之称。
进入顺天府境内后,河流落差变小,水流放缓,泥沙大量淤积,至于河床渐高于地面,形成地上河,与黄河一样,极易决口。正因其河道迁徙无常,两岸百姓又称其为无定河。
为了保这条河流安全,以前的官府几乎年年征丁修河堤,自从顺天府“独立”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河堤就一直没修过,能挺到现在才溃堤,已经算是幸运的了。
万磊从来不期望幸运这种事情发生,他一听说卢沟河决堤,马上把治内涝的工作交给北平城内的各级官员,自己带着一支考察队,冒雨出城前往察看灾情。
好在卢沟河决口是北边决口,所淹的区域都在顺天府境内,而顺天府的冬小麦早已收尽,虽然有些棉田被淹,不过影响并不大,因为顺天府重点开发的耕地在城北和城西,城南一带多是盐碱地,暂时还无法整治,很少有农户来这里耕作。
农田受灾面积少,不过让万磊头疼无比的是:卢沟河上最重要的一条桥梁——卢沟桥被冲垮了。
卢沟桥,位于北平城西南面,是南方进入北平城的要道之一。这座长近三百米的大石桥始建于金朝,已经有两百多年历史,可谓是饱经沧桑。由于桥体是石体结构,坚固程度自然略差些。
而且这一两年来,南方运进北平的大量煤铁矿都从这桥上过,几千斤重的马车车队不停地碾压,这座大桥终于不堪重负,几场洪峰冲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