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之主,杨子荣对刘家虽说有一些感激,不过打心底里还是看不看刘家,忠臣不事二主嘛,更何况是事二主又不受重用的刘璟。所以,他只是礼貌性地与刘璟寒暄了几句,就没有其他话说了。
两家人分宾主坐下,一盏茶之后,刘夫人就直奔主题:“杨公子,过了年有何打算?”
“家父刚刚过世,我辈当守孝三年。”杨子荣悲戚道。
“嗯,守父孝是应当的。”刘夫人脸色淡然,又道:“不过,像你们这样不事劳动,坐吃山空也不是办法。你们应该也知道,这里是北平城,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的。”
“这个,我们明白。”杨子劳的脸色有些难看,他最怕的就是生计的问题,而他当然看出来了,刘夫人来此肯定是万磊的安排,目的自然是要让他低头,当二臣。
杨子荣不想低头,更不想当二臣,不过这个世界上,形势总是比人强。
“我家老头子倒是有个差事,不知杨公子愿不愿意干。”刘夫人也不玩虚的,单刀直入主题。
“差事?”杨子荣看向一直没发话的刘璟。
“老夫现任北平城的图书馆长,负责整理北平城所有藏书,如今倒是缺些人手,不知杨公子是否愿意相助。”刘璟一脸诚恳地说道,当然,他这个馆长有人事权,不过这个权力却是万磊给的,就连图书馆的所有经费也是万磊掏的。
“能与先生共事,是在下的荣兴,只是在下要守父丧,不便抛头露面。”杨子荣婉拒了。
“无妨的,给老夫的助手,平日只须抄抄写写,在家办公亦可,每月可支领两银元薪酬。如果写出的文章被上面看中并选用,又可按字给酬,以公子的才学,这定是不难的。”刘璟的脸上略带一丝苦笑,因为他现在已经彻底地“沦为”万磊的吹鼓手,万磊让他写什么,他就得写什么。
不过还好,万磊只是让他写一些论证“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之类的白话文,这些也不脱离先儒思想,不算是强人所难。让他难堪的是万磊总是会把他的名字加到文章的后面,让他跳进黄河也洗清“二臣”之名。
既然二臣之名已经洗不掉了,刘璟也就索性“破罐子破摔”,一心跟着顺天府干了,毕竟北平军的发展还是很迅猛的,真能逐鹿天下也未可知。
“先生如此说,在下再拒绝就是不恭了。”杨子荣脸上也流露出一丝苦笑,随即就看了刘夫人一眼,低声问道:“先生,能否借一步说话。”
刘璟看了夫人一眼,刘夫人摆摆手,道:“你们去吧,我跟杨夫人还有些贴己话要说。”
得了夫人的准许,刘璟才与杨子荣一道出了客厅,来到一间小书房内。杨子荣把房门一关,才压低声音道:“刘先生,这里没有外人,您能不能跟在下说实话?”
“实话?”刘璟看了一脸严肃的杨子荣一眼,苦笑道:“老夫也没什么可隐瞒的,老夫是受那人之托,来请公子出山的。”
“哦,那人需要在下做什么?难道只是抄抄写写?”
“算是,也算不是。”刘璟叹了一口气,才道:“那人野心很大,要编一本保罗万象的类书,自然要用到大量文人。另外,那人要收拢人心,也要用到文人之笔。”
“就这些?没有其他?”
“没有了,那人本就不信任我们这种文人,只会让我们埋头文案,至于军国大事,我们是无权与闻的,就连教书育人,也只用顺天府自己人。”刘璟耸耸肩,有些无奈地说道。说实话,因为不受重用,他的肚子里也没少怨气。
不过有怨气又能怎样,人家就是只信自己人。要想受重用,就得先得到顺天府百姓的拥戴,只有选上了议员,才能进入权力圈。
另外,权力圈中虽然都是万磊的死党,不过万磊是出了名的公正,从来没听说过他破格提拔过私人,要用什么官员,全部都是会选会推,要想混出头,还要得到权力圈那帮人的认同,这对于外来户一般的刘璟来说,可比登天还难。
正是因为对未来的仕途绝望了,刘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侄孙刘智的身上,现在万磊对刘智很好,或许能得到大力栽培,以后从军,应该都能混出点名堂,刘璟可是知道的,精忠卫是万磊说了算的,他要提拔什么人就提拔什么人。
“先生,难道您就心甘情愿?就没想过。。。”杨子荣压低声音,紧张地看向刘璟。
“你的意思老夫明白,老夫也是这般想过,不过不可行。”
“为什么不可行,北平军船坚炮利,又有好多奇技yin巧,我等只须。。。,日后也算是将功折罪,或许还算有功。”
“那些东西老夫连看的资格都没有,想偷都没法偷。另外,你的家人还在这里,他们就是把城门打开让你走,你也是走不了。”
“怎么会走不了?难不成他们会株连旁人。”
“你初来乍到,还不明白他们的手段。你若是叛逃,他们定不会株连你的家人,不过他们有办法让你众叛亲离,甚至让你的妻儿老小都与你反目成仇。老哥是过来人,好心劝你一句:别三心二意,这里是北平城,是那人的北平城。”
“那人真有如此本事?”杨子荣还是不甘心。
“你还不懂,等你儿女去上学了,等你的夫人出去与那些贵夫人交往了,你就明白了:这是北平城,有一些权威是看不见的,却也是万不可挑衅的。”
第240章 拉锯战
倒也不是万磊不信任文人,而是明朝培养出来的那些文人跟他的思想本就不对路,没法重用。而他之所以留着一些文人,不过是充当**工作的吹鼓手而已,如果这些文人识相,万磊倒也可以给他们的后代多一些特殊的就学和从业待遇,如果他们给脸不要脸,那万磊不介意让全北平的人来鄙视他们,让他们全家永难翻身。
当然,万磊不重用的只是外来的文人,对于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他是非常重视的,只可惜学校教育才刚刚起步,最早也得过几年才能培养出一批可堪重用的人才。
这些人才可不像明朝那边的文人那样只会写诗作文,他们文则研习经世济国之道,分为行政、金融、法律,工商管理等科目,培养的是搞行政和搞经济的能手。理则研习科学技术,分为理化生等科目,培养的是搞科研的能手。
除了重视学校教育之外,万磊也鼓励百姓搞创作发明,凡是自主研发的创新发明,都能得到专利证书和资金奖励,过去的两年中,很多小发明小创作纷纷涌现,最重要的当属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