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长:孙科——哥伦比亚大学硕士
最高法院院长:谢赢洲——巴黎大学法学博士
上海市长:吴国桢——普林斯顿大学博士
以上只是一小部分。这些人,论出身都是名门望族;论学识都是学贯中西;可谓是那个时代精英中的精英啊!曾获得普利策奖的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在重庆时多次采访过拥有奥柏林和耶鲁双重学位的孔祥熙博士,印象最深的一次话题是关于几年间上涨了一百多倍的物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什么通货膨胀!”财政部长孔祥熙这次没有打哈哈,他咆哮着说,“你们美国记者就喜欢说通货膨胀,中国根本没有通货膨胀!有人愿意花两万块钱去买一支钢笔,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不是通货膨胀!他们发神经,就是这么回事,他们根本就不该去买嘛。”
这个声调是否似曾相识?
这个记者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最后明白:“这个‘国民政府’中任何一个说着流利英语的高官都是和他的国民完全脱节的。他们对自己的人民,甚至对重庆这座古老的城市都一无所知,要想找他们了解一点中国的真实情况简直就是缘木求鱼。”
我们党建国初期的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十大元帅等的学历就不要一一说明了吧。或许有人会讲,他们那是在打仗,不是在搞经济建设,他们没上几天学,有什么文化,也就会动动枪杆子。单举陈云一个例子就可以让这些人闭上嘴巴。《陈云传》中记载:陈云同志由于儿时家境贫寒,他的最高学历只是小学毕业。尽管后来被公认为杰出的经济学家、政治理论家,评个硕导、博导绝对授之无愧的(可能外语难过关),可在填写各种登记表的“文化程度”栏时,陈云同志总是写上“小学”二字,并意味深长地说:“我永远是小学生!”。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发生在上海的通货膨胀,国民党的博士团解决不了,陈云同志解决了。没学历不等于没文化,学历低不等于水平低。党的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学历高不等于服务的水平高,有学历不等于有为人民服务的心。
*同志提出干部队伍要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小平同志再英明伟大,也没有穷尽真理,也管不了一百年的事情,他这个提法还没毛泽东提出的德才兼备和又红又专全面科学,因为只注重了才的方面。邓提出的这个用人导向衍生出这样一句话: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如果现在和将来仍然延用邓的政策,那就是本本、教条、机械。
让我看来,现行干部的问题,不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选拔科学化、*化、透明化的问题。
说来说去,好像在贬低高学历群体,好像在证明博士们是吃干饭的,其实没有那意思,我只是疑问:博士争先恐后做公务员,官员千方百计当博士,社会观众又津津乐道官员与博士苟合,而不是关注德与才,不是注重品德修养,难道没有问题吗?高学历人才以天下为已任,凭借能力,努力奋斗成为高级官员,于国于民都有利,自然是老百姓十分欢迎的,但政策导向不应该偏向高学历,使学历成为拦住一些德才之士的门板,成为一些人晋升跃级的跳板。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用人导向不能学蒋总裁,让历史重演啊。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工作有多忙
谈起公务员工作,许多人会想到一杯茶、一张报纸就是一天的工作。这是一种误解。
一杯茶、一张报纸的工作状态确实存在,在某些单位某些部门还比较严重,但这不是我的工作状态,更不是所有公务员的状态。
一些不在机关工作的朋友经常问我:工作忙不忙?我说忙,他们就感到疑惑,想不通我能忙些什么。让我说自己都忙什么了,也想不起来,只是感觉一天忙得团团转,有时候连上厕所的时间都紧张。我也纳闷,于是有心把一天做过的事情记录下来,整整记了两页纸,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一个接着一个的,小到让你做了以后都记不起来,比如领导同事们出差回来,给你几张或者十几张票据让报账,事情不大吧,应该简单吧,可是你要整理好票据,填好报销单,再找三四位领导签字后才能到行政处报销,领导不是每天都坐在办公室里等你签字的,有时候楼上楼下的跑十来趟才能把字签了,不要以为把报销单交给行政处就没事了,报销回来的钱你还要领回来再交给同事,整个过程下来,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过去了。这只是举了一个小例子,小到只用几个字就可以概括:报差旅费,小到你都不好意思说我做了这点工作。事情虽小,如果做不好,可能影响其他同事工作和整体工作。
2009年7月份,正是工作和办案的高峰期。两个办案组都是领导,审讯时没有作笔录的人,我是综合处内勤,却要做两个办案组的笔录和其它工作,一会儿这个办案组让做这,一会儿那个办案组让做那,都是领导,都是工作,都要全心全意的服务,案子上的工作没做完,综合处的工作也要做,工作实在太忙了,忙了就容易出错,心中怕出错,因此心理压力比较大,最后病倒了,住院一周后,接着上班,没有休息一天。我被全院公认为最忙碌的人,忙到什么程度呢?早上上班倒上一杯水,到下班时还没有喝。有几天,到中午下班的时候,我感觉自己的腿和手都有点发抖,当时没有时间细想是怎么回事,后来琢磨是太过于忙碌和心理压力大的缘故。按规定,我每年应该有10天的年休假,还有探亲假,但三年多了,我没有休过一次假。
当然,一杯水一张报纸的时候也有,只是偶尔为之,忙碌才是工作常态。其实,在国家机关里面,应该是20%的人员做着80%的工作。也有一些人员比较轻闲,每天玩扑克牌、连连看等游戏,工资挣得更多。这种情况,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我做的比较好一点的是,尽管忙碌、很累,但没有一点怨言,没有一句牢骚,像一头哑巴牛一样埋头拉套。后来,得病做手术后,身体一直不好,十分痛苦,对同事讲过忙碌的事情,好像是发牢骚,其实是想释放压力,想得到肯定。
现在想起来,牢骚不牢骚,肯定不肯定都没多少意义,最重要的还是注意调节自己,保重身体,两天的饭不要一天吃了,两天的工作不要一天做了,毕竟除了工作我们还有生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是列宁同志说的好,不会休息的人也不会工作。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享受黄昏
每日都有一个黄昏,但不是每个黄昏都能让我们感知的。偶尔一次,黄昏在公园散步,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美好!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整整忙了一周,独自散步在公园里,蓝天白云,金色的阳光柔和地普照着大地,青绿的草、深绿的树叶反衬着金色的光辉,一切平静而有生机,很少有这样轻松的心情来享受这般美好的时光。心想:生命是在平静中度过,还是在喧嚣中度过?我愿是平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然而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在这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环境中,这点能做到吗?
许多时候,我们在匆忙、喧嚣、浮躁中,在追名、逐利、争斗中度过,为什么我们不肯顿足片刻,仰望天空,欣赏柔媚的阳光、闪烁的星星和清澈的皎月呢?为什么我们要舍弃快乐、健康、祥和的人生本原,让生活变得如此沉重呢?
尼桑说:思考会让上帝发笑。我不能思考,先享受这黄昏短暂的安宁吧,它让我的心沉静、回归、忘我。
养花
一个周末,洗完衣服,坐在宿舍里发呆,天天忙碌,难得有这么轻松的日子,忽然感觉少点什么,琢磨一会儿,想出原来是缺少绿色。来这个城市近一年了,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怎么忘了装点一下休息的小屋呢?
找来两个废弃的花盆,将插在水中的两棵花草栽进去。这两棵,一棵是水竹,另一棵叫不上名字来,绿绿的叶子,估计是长不出花来的,已经在水杯中泡了很长时间,根长出来了。栽上后,有种成就感,虽然不会开花、结果,但绿是一种生机,一种希望啊。我有这份心情,也说明我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啊!可以说哥养的不是花,是生活。
办公室里曾有一盆滴水观音,粗粗的茎,大大的叶子,貌似旺盛,仔细观察会发现,茎的根部已经开始干枯腐烂,叶子初显发黄,怎么办?或许浇水施肥会使之有所转机,但我的办法是,从根部将茎砍掉,让它重新生芽。实践证明这个办法是非常有效的,没有两个月的时间它就长出许多新芽、新叶、新茎,显得生机勃勃,焕发青春。长痛不如短痛,没有活力的陈枝败叶,勇敢果断地砍掉它,须毫不痛惜。不告别旧的生活,又如何应接新的生活呢?
由于工作需要,领导将我调到新的部门。在新部门忙碌了一段时间后,没有多少事情了。从繁忙中到轻闲处,也有落差,也需要心理适应。
新办公室在阴面,没有通风玻璃窗,刚粉刷不久,还有异味。在原部门时,办公室有一盆水竹,长得十分茂盛,剪下一根茎帽,插在有水的纸杯里,放在阳台上,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它会很快长出须根来,再栽入花盆中,就是一盆花了。到新部门时,我也剪了一根水竹茎帽,插到纸杯里,加上水,开始青翠的可爱,让我充满希望,然而逐渐枯黄,始终没有长出一丝须根。没有阳光,没有土壤,只有露水,它又怎么能长出根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