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眼睛眨也不眨,就能捐出几十几百元,这一切也增长了朱婉婉的见识,见识过这些,她再也不会像之前那样,见到几十个银元,就一惊一乍了。
那些贵妇人都很尊重她,这份尊重,还让她越来越自信。
可以说,事业的成功,让朱婉婉的变化更大了。
当然,那些都是后来的事情了,现在的话……
在《流浪记》完结后,大众报登出了穆琼的新书《丝乡》。
《丝乡》的男主角名叫朱绸,出生于丝绸世家,他们家雇了很多人,他们收蚕茧、缫丝、织出丝绸……只要是跟丝绸沾边的,什么都做。
朱绸自幼锦衣玉食,长大后,先去了在当时不被人认可的新式学堂读书,后来又一狠心,花五十元钱买了一张去日本的船票,来到日本。
他在日本,注意到日本的丝绸产业,竟然已经发展地比他的国家更好,大惊失色。最后花了很多功夫,学来了国外的技术,又从国外买了很多机器回家。
他希望自己家中,能生产出比日本人生产的丝绸更好的丝绸来。
他让蚕农饲养他带回来的蚕种,购买手拉提花织机开办稠厂,买来国外的染料,甚至和政府方面商量,办了培训班教导别人怎么养蚕。
对他家乡的人来说,他是一个改革者。
当然了,以上这些都是背景,故事其实是从他不顾别人的反对进行改革一年后开始写的。
又到了一年一度收蚕茧的日子,朱绸穿着方便干活的棉布短打站在码头上,检查送来的蚕茧。
本地的土茧用他从日本买来的手拉提花织机来织绸缎容易断,因此他之前特地买了好的蚕种,免费分给附近的蚕农,结果那些蚕农怕养了他的蚕血本无归,怕自己不会养,竟是扔了他给的蚕种,照旧养他们以前养的蚕。
朱绸被这情况气到了,他觉得这些蚕农不可理喻,决定不收这些蚕农送来的蚕茧,与此同时,他的家中,因为他坚持要开工厂的缘故,反对声也此起彼伏。他的亲人,觉得他是在胡乱折腾,认为他这样折腾下去,会把朱家的百年基业毁了。
卖不掉茧子的愤怒的蚕农、朱家反对朱绸的人,还有朱绸这边的人,三方人马在码头上争斗起来,最后也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扁担,竟然正好打在朱绸的头上,把朱绸打下了水……
场面非常混乱,等众人回过神来下水去找,竟然找不到朱绸了。
大众报上第一次刊登的三千字,到这里戛然而止。
但就是这么一个开头,却已经让众人好奇起后来的情节来了。
后面的情节,现在就只有穆琼知道。
接下来,朱绸会被一个养蚕为生的少女从水里救起,然后……他失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