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越来越严重,很多人死去,也就是这个时候,主角聂焕研究出了一种注射之后,可以让人不再感染瘟疫的疫苗。
细菌和病毒不是一回事,不过穆琼写的时候,并没有严格区分开,而这跟他想写一些相关的防疫知识有关。
民国时期,国内是爆发过瘟疫的,偏偏这时候的人对如何控制瘟疫之类所知不多,更不知道要如何治疗瘟疫,以至于最后死了不少人。
所幸的是,基本上都是局部爆发,从未有过席卷全国的疫情。
穆琼对如果如何防止疫情扩散,如何制作疫苗之类是不懂的,但他看过一些影视剧和小说。
将自己在小说影视剧看到的控制疫情的方法和疫苗的制作方法梳理一下,再加点自己的想法,写上去不仅能让外行人觉得很高深很厉害,应该还能给此时的医生一些启发。
小说里,聂焕研制出了疫苗,但这疫苗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的,事实上,很多人用了疫苗也没用。
也就是这个时候,聂焕发现了一种能杀死致病细菌的药物。
故事就停在这里。
整个故事松弛有度,其中,医生冒着被感染的风险救人之类的情节非常感人,同时,聂焕内心的挣扎,也很有看头。
聂焕的爷爷,是死在日本人手上的,所以他很纠结,纠结要不要救那些日本人。
当然了,他最后还是救了人的。
希望月报靠着新奇的故事,销量越来越好,这一期刚刚上市一天,已经加印了的希望月报,就卖掉了三分之一。
天幸的小说质量很好,买回去的人怕是都会给好评,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些希望月报,就能全部卖完了。周念乡当真是说不出的自得。
而与此同时,那些看希望月报的人,却都对那种聂焕已经有了想法,但书中并未正式写到的药物好奇起来。
发现这个世界上存在细菌之后,西方人一度恐惧到连面包都不吃——面包里面有酵母菌,他们担心吃了会生病。
在此时的人看来,细菌是人类的大敌。
第132章影响
傅蕴安曾经义诊的诊所旁边,有个门庭若市的诊所,那是上海名医张老先生开的。
张老先生名叫张杜若,他出生于医药世家,四五岁就开始学医,到了二十多岁就开始自己行医,如今他七十多岁,早已是上海最有名的中医之一了。
他收了很多弟子,教授他们中医,又治好过很多人,平日里还行善积德赠医施药,在上海是极有名望的。
他一般起得很晚,但他的诊所开的挺早,早上的时候,都是由徒弟或者子孙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