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维新看着报纸,眉头皱了起来。
等他到了学校,见到孙奕尧,当即说了自己的疑惑。
孙奕尧看了郑维新一眼:“你才发现?”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作者君去看了1912年出版的民国老课本,发现比我想的其实要好很多……
当然没那么白话是真的
文里穆昌玉念的就是里面的文章,再节选一篇《逐雀》:红日将下,打麦已完。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食余粒。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雀闻人声,散入林中。
当然了,原课本还是竖着排版的,并且没有标点只有空格,而且那时候确实缺少儿童读物。
第56章《留学》上市
“发现什么?”郑维新不解地看向孙奕尧。
“《求医》里写的很多东西,都是我们义诊的时候遇到过的。”孙奕尧道。
“没有吧?就只有这个案例是我们遇到过的。”郑维新道。
孙奕尧无语地看了他一眼:“前面那个怀疑自己生病是被儿媳妇克了的婆婆的故事,冯小丫跟我们讲过,还有那个生病家里人不给治的小女孩,是不是很像上磨村的二娃子?”
“二娃子是个男的……”
“二娃子是拖油瓶,所以他家里人不给他治病,这个小女孩,则因为是个女孩子,家里才不给她治病,其实也差不了多少,他们得的病也是一样的。”孙奕尧道,又指这一处描写:“你看,这里写的破庙,像不像我们住过的那个?”
郑维新:原来没觉得像,现在……好像是有点像。
郑维新一直大大咧咧的,之前义诊的时候,从未关注细节景物之类,这会儿孙奕尧提了,他才发现相似的地方果然有很多。
“怎么会有这么多相似的地方?”郑维新有点纳闷,那楼玉宇,该不会跟他们一样去义诊了吧?
“我怀疑穆琼就是楼玉宇。”孙奕尧道。
他在义诊的时候,就发现穆琼不仅喜欢跟病人聊天,还总是拿着笔记本写东西。
他当时只觉得穆琼好学,并没有多想,甚至刚看《求医》的时候,也没有多想。
但看着看着,他总觉得《求医》里面有些景物描写跟他去义诊时见过的一样,其中有些人物,也跟他们义诊时遇到的某些人相似。
等看到今天这个故事……
他突然意识到,楼玉宇应该就是穆琼。
“你这么一说,还真有可能!他知道的事情很多,能讲国外的故事,不管我们说什么都能接上话……但要是我们说起楼玉宇,他就不说话了。”郑维新道。
“琼楼玉宇。”孙奕尧道:“这名字也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