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就就比较重了。
但刘升并不在意——他并非器量狭小之人。
他道:“铁路确实造价不低,但介甫不知修建过程,如何就断定会糜耗民力呢?”
杨畏知基于过去的见识,理所当然地道:“修建千里官道尚且有损民力,何况这种铁路?”
刘升看向一旁侍立的秘书郎,道:“张家玉,你给杨介甫讲一讲,我大崋是如何修建铁路的,是否有损民力。”
“是。”
张家玉应了声,便面向杨畏知。
张家玉,年二十八,广州东莞人,崇祯十一年举人。
他精通经典诗文书画,好击剑、骑马
、任侠,乃是后世历史上的岭南三忠之一。
这一时空,张家玉在去年参加了大崋组织的第一次会试,高中探花。
先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晋为翰林待诏,今年则又被提调入秘书处,为从七品秘书郎。
呆在这个位置上,张家玉对于今年被朝野议论很久的火车、铁路自然有充足的了解。
“我大崋修建铁路,以铁道工兵为主,民工、苦役为辅。”
“铁道工兵隶属于军务院,实为我大崋士卒,专司铁路修建之事。”
“月俸三元,也即是三两银子,日常伙食比照地方民勇部队。”
“至于民工,乃是招募当地青壮,月给薪酬一元,包一日三餐。”
“故铁路修建期间,当地百姓皆争相应聘,期望成为铁路民工。”
“至于苦役,或来自战俘,或为罪囚。此辈虽无薪酬,但伙食也比照民工,且能积累功劳减刑。”
“可以说,我大崋修建铁路之作为,比历朝历代都要宽厚,不仅不损民力,还能借之富裕百姓!”
杨畏知听了先是一阵惊讶。
他原本是陕西人,自崇祯十三年踏上仕途,便一直在云南,对大崋、崋军了解很少。
虽然近两年也听闻不少崋军的消息,但大多难辨真假。
直到崋军攻入云南,他才算确定一点,那就是崋军不仅战斗力强,军纪也很好,可称王者之师。
即便对崋军有所了解,可张家玉所言,仍出乎他的预料。
因为历朝历代,不论是修建什么,都是征召民夫。
这种征召基本是强制性的,民夫被征来后,别说给薪酬,能不让民夫们饿肚子,当时的朝廷便可称仁厚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给民夫发工资,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
至于说,按军队待遇养一支专门修路的部队,就更不可想象了。
不过,杨畏知惊讶完立马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
“如张秘书郎所说,修建一条铁路得花费多少银子?”
“眼下大崋或许因为新立,国库还算充足。可一旦日后国库空虚,还不是要加税于百姓?”
张家玉是个有悟性的。
进入秘书处大半年,长了不少知识,倒是没被杨畏知这个问题难倒。
他道,“国家获取财富,可不止税收一条路子。或许阁下不知,我大崋如今每年耗费确实远超前明,可税赋以外的收入,同样远超前明,足够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