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特权阶层虽人数远少于普通百姓,可资产却多,从事的各种活动也多,缴纳的税钱自然也更多。
再加上大崋吏治较为清明,杂税收入自然也远超前明时期。
不过。
此时殿内一些文臣思绪并不在今年的杂税收入上。
他们在想,大崋今年的总税收已经出来了。
可似乎离支撑今年的军费开支仍差一大截啊,更别说支撑朝廷其他方面的开销。
如此,就只能看官营资产和抄剿罚没部分各有多少了。
“综上,我大崋就今年农税、商税、关税、杂税总收入为:5871万3934元!”
钱运生说完,换了一份关于同样不薄的文册,继续汇报。
“我大崋自崋部时期,便有诸多官营资产。至今年,各类大小官营资产共计有3688处!”
三千多个官营资产,听着很惊人,但殿内官员却都神色平淡。
前明时期,工部营缮清吏司在北京便有一千多个工坊,实际性质便与大崋官营资产有点类似。
当然也有所区别。
前明那些工坊出产只供朝廷所需,完成朝廷任务就歇工。
最典型的就是各地官方铁场,为朝廷任务而存在。有的甚至废弃几十年才能重开,没几年又废弃。
大崋的官营资产重在一个“营”字。
比如说,大崋在各地的铁厂、钢厂,平时都是在朝廷规划内,尽量提高生产力,增加产量。
生产出的钢铁首要满足朝廷所需——并非直接给朝廷,而是以也略高于成本的价格卖给朝廷有司。
在满足朝廷所需钢铁之余,也可将铁料以市价卖给民间,赚取更高的利润。
当然,很多时候,官营厂的钢铁首要卖给大崋的军工厂,其次卖给大崋官营的铁器厂等,最后才是考虑卖给民间工坊。
钢铁如此。
其他大崋官营资产的运营模式大抵也是如此。
铁厂、钢厂是资产,矿场、林场、桑田、官田、酒楼、商铺、工坊等,同样是资产。
大崋如今拥有十八行省,在统一四方的过程中,不知得到了多少资产资金、产业合称。
别的不说,单是当年抄剿的前明藩王、勋贵资产加起来便多达几千处。
按此来算,此时大崋拥有三千多处官营资产都算少的了。
之所以如此,却是因为国贸司将很多不适合官营的资产卖掉了。
同时,还有些小的同类型资产,或是能上下游形成产业链的资产,都被整合归为一个资产,好方便管理。
在刘升的指导下,大崋这些官营资产大都能获取不低的利润。
至于今年这些官营资产究竟获利多少,此前只有国贸司及财务司、会计司知晓。
有人注意到国贸司郎中易应昌红光满面,不禁猜测,国贸司今年所
获肯定不低。(本章完)
喜欢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