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看过大怒,直骂噶礼道:“竖子岂敢,他怎敢如此!”
列在朝臣之前的太子恭敬平和地垂着头,闻他如此愤骂声,轻轻地扬了一下唇。
江南科场出此大案,康熙自然不可能置之不理。
若瑞初没有掺和进这次的事件中,在事件发酵之后,噶礼与张伯行互参攻讦,被康熙派去查案的张鹏翮与噶礼有亲,虽然有种种迹象表明噶礼参与到舞弊案中,此案却还是没有查到噶礼身上。
噶礼被革职是因他与张伯行同为地方长官,相互攻讦有失体统,康熙保张伯行留任,而噶礼则依九卿议出的结果被免职。
相互攻讦的地方长官,噶礼还抓着张伯行打击《南山集》不利的罪行,最终康熙却做出如此处理,可见历史上的康熙也未必不知道江南科场舞弊案中的猫腻。
但地方最高长官、两江总督收受贿赂参与舞弊,传出去便是天大的丑闻,康熙怎会容忍如此影响朝廷形象的事落实并传出去?
所以历史上的张鹏翮袒护噶礼,固然二人为姻亲,但就没有揣摩圣意的因素在其中吗?
如今多了一个瑞初出来搅
局,看似局面更乱了,但最终多半还是这个结果。只是此刻康熙对噶礼的不满更重,又牵扯到了京中的皇子,多少影响了京中局势。
而对瑞初而言,此次她获益之处更多在人心。
经此一事,打开江南官场的敲门砖,已经被瑞初握在手中了。
敏若本人对清史了解不深,因而对历史上后续事件走向称不上十分了解,是因为噶礼和人联手害亲娘,敏若才稍微了解了一下他。
对舞弊案,敏若也没能多了解,只是想起噶礼与张鹏翮两家似乎有亲,因她素日对这些事并不关心,因而还问了一嘴,确定二人是真的有姻亲,才算到康熙对心思。
康熙怎么可能不知道噶礼与张鹏翮两家有亲?虽然张鹏翮素有清名,但他在这种情况下还派张鹏翮去调查此案,其实已经隐隐说明了他的态度了。
大清不能有一位主持舞弊的两江总督,这个两江总督更不能是满人出身,加深汉人文人对满人的抵触。
不过张鹏翮的同时,康熙还点了时在吏部任职的阿灵阿,让他与张鹏翮同下江南调查此事。
满朝文武,谁不知道阿灵阿姓钮祜禄,是果毅公府出身,先孝昭皇后与当今永寿宫贵妃幼弟,也正是七公主的亲舅舅。
派阿灵阿过去,明显是不让七公主受委屈的意思。
康熙在永寿宫说起此事,道:“这次的事,瑞初做得很好,看似冲动,实则却称得上果断悍勇。朕自然不能叫她受了委屈。噶礼……”
他意味不明地轻哼一声,敏若垂眸提壶添茶——瑞初这一回行事,好在闯官衙、逼总督都是为了护文人百姓,天家公主如此行事,一定程度上就是将噶礼放在了皇家的对立面,也是将皇帝从民愤不满中拉扯出来,文人的不满彻底都对向噶礼等人,而非大清的统治。
对康熙而言,这实在是一桩幸事,因而瑞初也算得上是立了大功一件啦。
不过闯官衙、逼命官毕竟都不是什么好事,虽然瑞初师出有名,自省的流程还是要走一下的,因而陈情折后没两日,瑞初的请罪折也到了。
这封折子和京中的风向彻底堵住了满朝文武的嘴,八阿哥本来还有后手准备,却忽然被康熙掐住命脉,几位依附于他的大臣都忽然受到打击,他分身乏术,只能先稳定人心,咬牙放弃这一次打击瑞初复仇的机会。
——其实机会也不剩什么了
,他先局不利,虽然很快将针对瑞初的留言散播出去,架不住没两日八贝勒府派人截换折子的消息就在京中满天飞了,再经过一番添油加醋,街头巷尾很快出现了一群“明白人”。
他自己一身污水洗不清了,瑞初反而成了洁白无瑕小莲花。
好好的机会被递到手上,敏若怎么可能放过?
不好好送给八阿哥一份大礼,她岂不是对不住前段日子他在京中助推风言风语花出的成本?
她这个人,一向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痛快得很。
京中尘嚣日上,康熙看八阿哥也愈不顺眼,太子在里面的手脚太明显、根本没有遮掩的意思,自然也瞒不过康熙,康熙召见太子,父子二人最终不欢而散,但康熙到底没有责怪太子。
怪太子针对瑞初?毕竟八阿哥才是主力;怪太子针对八阿哥?太子近年性情不定,对兄弟们也愈发不友好,但针对八阿哥他却实在是理直气壮。
太子抱着气死康熙对心——或许也是想要试探一下
康熙对他究竟是什么看法,没将八阿哥当年暗害弘皙的事情捅出来叫康熙知道。
他是恨康熙不信任他、又盼着康熙对他还有一些信任,抱着气愤和隐约的忐忑、希望做下种种布置,敏若却知道他绝不可能从康熙那再得到想要的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