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诸葛家族的亲戚关系 > 10 章(第1页)

10 章(第1页)

三国的特种部队?)

诸葛恪就这么带着他的三百人马出发了,耳边回响着老爹绝望的声音:「这孩子不光宗耀祖也没什么,这怎么还要给家族惹祸呢?」(兴家赤族)

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诸葛恪成功了!他的计划执行起来总共分三步:

第一步,在谷口修建围困工事,调集各路将领摆出要大举进攻的态势,把山岳人吓得躲进山里。(各路将领的配合显然是不是因为他抚越将军的头衔儿。官二代的好处就在于人脉广、可调动资源多)。

第二步,率本部骑兵冲进农田收割粮食之后扬长而去,正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第三步,向山岳人宣讲政策——只要投降就有饭吃。古往今来,罕有这么接地气的政策。

搞定。

立下大功的诸葛恪不着急回去领赏,他选出一万人抢劫了魏国的舒县,把该县的百姓全部带回吴国。紧接着他又打算再接再厉去攻打魏国东线第一重镇寿春,被孙权紧急叫停。

尽管诸葛恪暴露出了激进的弱点,但平定山岳是孙权后半生唯一欣慰的事情了。东吴的国之栋梁,周瑜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吕蒙之后有陆逊、但陆逊之后呢?人才凋零是困扰三国领导的大难题。诸葛恪根红苗正,年纪轻轻就表现出如此卓越的军事才华。52岁的孙权感到他的帝国后继有人,加封诸葛恪为威北将军、晋爵都乡侯。从此诸葛恪不再只是高干子弟和弄臣而是了吴国的栋梁。

40岁,屯兵宛城的诸葛恪得到了魏国太傅司马懿来袭的消息。或许当年司马懿对阵诸葛亮时还有几分养寇自重的意思,但此时为了与曹爽争夺在军队的影响力,他必须全力以赴。

孙权由于算命先生说出兵不吉利命令诸葛恪撤退。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况是这种不靠谱的理由。然而诸葛恪竟然乖乖撤退了。看来诸葛恪也不是天不怕地不怕,连叔叔都没辙的司马懿他还是有所畏惧的。这在当时看来是明智之举,但当我回望历史时不禁要想,如果诸葛恪能够在司马懿手上吃点亏、回国以后受到一些惩罚,让他从强大的敌人那里学到一点东西,那该有多好啊。

42岁,诸葛恪得知陆逊对自己有意见,写信给陆逊,希望他不要求全责备,以大局为重。这封信文采平平、观点也谈不上新鲜。然而当时陆逊已经因为总提意见惹毛了孙权,不久就因为孙权的激烈指责忧愤而死。诸葛恪作为第一红人完全可以不在意这个前辈的意见,缺德点儿的话还可以落井下石……

然而诸葛恪没有这样做。这个人格上的亮点在史书上从未得到过赞扬,也许在史官的眼中这都是最基本的,呜呼!生活在今天的本人读史至此竟倍受感动。何也?

陆逊死后,孙权追悔不及。家世、功劳、度量一个都不少的诸葛恪无可争议的地升任大将军、荆州牧。

3。国之偶像

48岁,强敌司马懿终于去世,但孙权也已病重,二宫之争后坐享其成的第三任太子孙亮又年仅九岁。孙权开始安排后事,诸葛恪兼任太子太傅。同时,中书令孙弘兼任太子少傅,这就是确立了未来的首辅和次辅大臣。

49岁,在孙峻的帮助下,诸葛恪处死了阴谋政变的二号人物孙弘。以太傅的身份(皇帝的老师)成为东吴帝国的首席行政官。诸葛恪撤销了孙权设立的特务机构、免除老百姓拖欠的赋税、取消关税并迎击司马师的三路大军,取得东兴之战的大捷。

吴帝孙亮进封诸葛恪为阳都侯,加封荆、扬州牧,督中外诸军事,并赐金一百斤,马二百匹,缯布各万匹。军民百姓欢欣鼓舞,将太傅大人视为国民偶像,每次诸葛恪外出大家都伸长脖子竞相一睹他迷人的风采。

若是诸葛恪在这一年死去,他就是又一个诸葛亮,将永远为世人所传颂。

4。国之公敌

50岁,诸葛恪兴兵二十万攻魏。这是东吴在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四次合肥之战乃至后来的晋灭吴之战都没有的强大兵力。蜀将姜维因为费祎的遇刺身亡摆脱了长年的压制,锐意进取,与诸葛恪夹击魏国。

史书上说诸葛恪的这次进攻是不顾众人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国力不支,士兵疲惫。这实在令人费解。司马师继承司马懿的权力本就没有正当性,光是魏国内部的反对派就足够他头疼,本想着一战立威结果刚上台就遭逢大败。这时不出兵,休养生息?吴蜀两国的人口、国力加在一起都无法与魏国相提并论,休养生息当然是对魏国更为有利。吴、蜀两国唯一的机会就是趁魏国虚弱的瞬间全力一击。这么浅显的道理,难道只有诸葛亮和他的侄子、学生才明白?

当然不是,主张休养生息的大臣无非四种人:

知道必须战,但不愿意看到别人立功。

知道必须战,但总想等到更好的机会。

知道必须战,但能拖一天是一天,及时行乐最安全。

不知道必须战,这种人对国家的前途并不关心,只要能让老婆孩子过上安定的生活怎么都行。

与魏蜀两国军队国家化不同,吴国的士兵很大一部分都是几大家族的私兵,20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