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憾的是,韩行仍然是作战处的作战科长,但是这更方便了韩行到各地活动,以军事专家的身份奔赴各地代表八路军的新8旅,指导战争。
新8旅司令部也曾研究了韩行的职务问题,根据韩行的战功,确实提升为副旅长也是应该的,可以申报上级特批。但是韩行的背景又过于复杂,在如此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下,还是缓一缓,观察一下为好。
就在我军整编之际,6月5日,驻开封、新乡、商丘的日军,共有步兵6ooo余人,骑兵2ooo余人,汽车16o余辆,坦克16辆,向濮阳一带动攻击。当现我军主力后,又调集兖州、泰安、徐州、安阳、邯郸的日军二万余人,分12路向清丰、濮阳合击。
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杨得志司令员的指挥下,巧妙地跳出敌人的合击圈。
新8旅22团2营奉命从观城一带撤退到朝北与敌人周旋,但大举“扫荡”之敌尾追而来,于6月25日将2营包围于观城与冠县交界的耿楼村。
二营指战员奋勇拼杀,激战7个小时,共击毙日伪军1oo余人,终于突出重围。但22团政委史钦琛等128名指点员亦英勇牺牲。
日军的这次“扫荡”,使地方武装也受到了打击,刚刚组建不久的朝城支队被敌人冲散,各区武装只好分散游击。日军的一个中队占领了朝城,司令部就设在山西会馆。
退据鲁西南的石友三也学会了齐子修的一套,那就是日军前脚“扫荡”,他接着再来第二次“扫荡”。
在日军的大规模“扫荡”还未结束之时,退据鲁西南的石友三的国民党第39集团军,与日军达成了“互不侵犯、互通情报、互相协助”的密约,纠合鲁西杂牌军二万余人,号称新中央军,于6月28日又对我根据地进行了第二次“扫荡”。
与此同时,为避免和日军误会,石友三对各部出了密函,把与日军达成的联络办法通知各部队。
那就是,遇驻军接近时,如生误会,彼此就立即后退,并派人联络说明。如飞机来时,可用白旗在屋顶上铺开,不准射击。各部队不得界征粮饷,及有武装部队活动,受匪军压迫时,不受此限。如遇驻军,用识别旗或白旗左右摆动,夜间用手电筒连射连关。
昼夜行军应距其驻地1o里为最小限制。在黄河以南行动应在日没前,不得在午后8时左右活动。本军若受匪军压迫,须向驻军以外活动时,就一面活动,一面通知之。已通知各驻军,遇我要派部队时,即随时援助。
什么驻军呀?日军占领下的地方,驻军不就是日军吗!什么飞机呀,**八路军恨不能连个军事机场都没有,哪里来的军事飞机呀?那不就是日军的飞机吗!
这些消息早就被潘小安截获,交告诉了韩行。韩行通过秘密渠道,告诉了聊城的军统站赵洪武,叫他迅通知有门部门。
韩行知道,这个事早晚要被国民党的军事当局知道,也就是蒋委员知晓。就把这个包袱甩给委员长吧。看看他怎样处理这个石友三。
如果他不处理石友三呢,就说明了最起码是39集团军不抗日,还和日本人穿一条裤子。要是处理了石友三呢,那就更好,割去了八路军的一个对手。
石友三及其所部正是按照这些方案实行的,在驻各县日军的支持下,迅进占了濮阳到朝城一带地区,将司令部安置在濮县巩庄,所属新八军高树勋部驻濮阳东的柳下屯,驻在古云集的是暂编第一师孟昭进部,驻观城的是教导师石友信部。
石友信派第一旅段海州部驻朝城南雷庄、郑庄。
石友三企图以濮范观朝为中心,控制清丰、濮阳以东地区,连接鲁西北和豫北,割断我华北与华中、山东敌后根据的联系。
顽军所到之处,先抓丁拉夫,挖沟垒墙,拆毁民房,砍伐树木,修建据点碉堡。古云集一带数里的树木被砍伐殆尽,群众凄惨地称之为秃头村。他们强征强要,粮食、衣物、家禽、牲畜无所不要,许多群众被迫逃离外乡。
石友三还委任石友信为冀鲁豫行署主任、孙良诚为鲁西行营主任,建立反动政权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