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家被赶出幽州,一度心灰意冷。
但回头无归途,只能随波逐流,跟着回流的边民去新州落户。
却没想到新州的州官是认识的人。
有个靠山在这里,他们没理由再去别的地方。
果然韦彦之用上了他们。
筹建的学堂属于官府管辖,一个学生半只羊的束修,交给夫子补贴生活。
这学堂有四十几个学生,都是以前没有机会念书的孩子。
一部分为边民孩子,一部分为伤残将士的孩子。
伤残将士有些在牧场有稳定职位,新州要发展,官府鼓励这些将士携带家口来这里定居。
给出的优惠政策相当诱人,比如将士的家属可以免费获取定额土地并免税五年,还优先获取粮种和畜牧许可。
这样的条件吸引到一些家境困难的家庭。
在老家土地少,四季劳作都未必能饱肚子。
俗话都说树挪死,人挪活。
换个地,说不定能翻个身,从此能吃饱穿暖。
虽说乡土难离,但为了团聚,为了能吃饱穿暖,有人会拖家带口背井离乡的来新州。
所以这么一个小学堂,一开始就招揽到几十位孩子入学。
柳家父子靠着做夫子,一日三餐有了着落。
花光了老本的他们算是避免了做乞儿的下场。
柳子淮上完今日的课,出来看见穿着官服的韦彦之,神情略有意外。
“韦大人。”他连忙上前行礼。
“柳夫子。”韦彦之背着手点点头,颇有官范。
在新州,他们的关系并不为外人所知。
只当是偶然结识,柳家人因为读过书,所以得知州赏识,才聘了做学堂夫子。
而柳家来这里落户的原因,对外说是家道中落,家里什么都没了,才不得不到新州来谋生。
四周围的人都信了。
因为大家都是冲着新州免税三年田地便宜这样的好处而来。
“不知韦大人有何吩咐?”柳子淮恭敬的问道。
能在新州遇到韦彦之,是柳子淮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乍然看到新州的州官居然是韦彦之时,还以为韦彦之是不得天子看重才被贬来这等蛮荒之地。
那一瞬间他不受控的有些幸灾乐祸的念头。
觉得韦彦之被放到这里来做官,比自己遭遇的也好不了多少。
结果到新州任州官的韦彦之一点也不沮丧,还意气风发得很。
等他得知韦彦之在天子身边做了一年起居郎才获得到新州任职的机会,那点平衡的舒适感就荡然无存了。
韦彦之竟然做过天子近臣,那想必来新州不是被天子厌弃,而是重用。
可见这片大雍打下来的疆土,天子非常重视。
只要韦彦之在这里做出成绩,日后前程怕是难以估量。
而他,却只能在这里做个小夫子,永无出头之日。
他们,终是天上地下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