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一听心中便烦躁恼怒,何尝不是害怕触及那句话?
那个可怕的字眼,便是所谓帝王心术:制权,持衡。
小皇帝要按照他的心意给七宗修修枝叶了!
※※※※※※※※※※※※※※※※※※※※※※※※※※※
另一边,和武媚娘回到翠微宫中的李治一股脑也不脱鞋子便泄了气的躺到床上,枕着双手发呆。
武媚娘挺着肚子,缓步走到李治面前坐下,细心的给李治脱了鞋子,道:“夫君,想好怎么做了吗?”
“嗯,想好了,多亏了郑素弱的弟弟献的策,听说此次明经科得中进士,如今看来,是个不读死书的好料子,琢磨几年,必能独当一面。”
“郑素弱胞弟?哦…想必,是那郑令之吧,此人目光清亮,持事稳重,更兼懂大局知进退,却乃不可多得之才。不过妾身好奇的是他身为七宗子弟,莫非还能献出对自家不利的狠辣之策?”
“媚娘这回可猜错了,不是狠辣,那是相当狠辣,操作得当,七宗势力不减反增,却能为大唐化为无边助力,不过若操作不当,养虎为患,来日或造反噬,是把真真实实的双刃剑。”李治有点头痛的道。
“夫君乃一国之君,此邦国大事妾身本不愿过问,但涉及天下变局,望夫君能告知,不枉我夫妻一体,百年守候。”武媚娘素来庄重,此一番话竟是大有问询斥责之意。
“呃…媚娘此话如对症良药,此事未成,朕倒先得意忘形上了,该死该死,是朕唐突了。”李治肃然坐起,对着武媚娘拱手一礼,然后不待武媚娘“相敬如宾”的还礼,便凑上耳朵畔嘀咕了一阵。
武媚娘眼睛骤然一亮,复竟粗重的喘息低声惊道:“推恩令?好狠,若真能办成,七宗将分为一盘散沙,实力哪怕增长也威胁不了中枢。”
“不错,国之安危,在于所处大势。大势危,哪怕兵锋尖锐无敌,终将覆没,春秋时晋国何其王霸,春秋五霸真正说起来只有晋当起第一,哪怕是九合诸侯驱除胡人的齐桓公公子小白也比不上,却被赵魏韩三家分晋,所以亡也。大势安,哪怕主昏臣庸而无伤根本,自古不乏昏庸却得善终的守成之君。七宗只要成一盘散沙,哪怕这些散沙合在一起后比以往更庞大,实力骤增,朕也无所惧,此乃大势安,怕就怕会联合到一起,那无论大唐兵锋如何犀利,于内也是大势危。所以朕才说推恩令乃双刃剑,伤人亦可伤己。”
“夫君,放心吧,只要我等好好谋划一番,必不会出现如此局面,臣妾可一直是法家的拥磊,也一直相信‘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每个人骨子里都是自私的,善良温和那时后天人伦教育的,那些本没有继承希望的世家子只要选择了陛下,就能成为家主开辟一方,难道以后还会再听和他们地位相当,年纪相当的人吗?先汉的推恩令就给我们一个很好的例子。”武媚娘眼神贼亮贼亮的,李治顿时放下半颗心,每次这妞这幅志在必得的表情,就说明起码有九成把握,嗯,娶个女王媳妇就是享福。
想到这李治精神大振,笑道:“等二日后大采选结束,一干人等进宫后,朕便要下江南了,等回来的时候,朕可指望着媚娘把那几个母老虎驯服,剪了爪子。不过在这之前,先洞房了再说。一龙七凤啊。”
武媚娘依偎过去,没好气的道:“那你可早点回来,要是我们的孩子出生你不在身边,媚娘一定恨死你了。”
“一定…”
李治猛然堵22:05 2011829住这妞的嘴巴,夫妻俩一切尽在不言中。
※※※※※※※※※※※※※※※※※※※※※※※※※※※
:开学了,事有点多,痛苦中。RO!~!
..
第七十四章 不甘低头在草莽
第七十四章 不甘低头在草莽
水光潋滟,渭水河上一叶轻舟扯着轻帆顺流而下,悠悠的沿着渭水而去。
李治躺在轻舟上,望着如洗的苍穹,当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他听了武媚娘的劝谏放份亲自去拜访刘仁轨,不想到了刘府,管家却说“我家老爷嫌长安浮躁难耐,便在渭水河下游支了间竹屋,纳凉养病去了”。当时李治便想让人去请,自己重回芙蓉园继续看大采选,及至路走到一半才重新想起武媚娘的话,无奈只能让归海一刀找了一叶轻舟,路上又遇上上官婉儿,这丫头缠住李治死活不肯放开李治大腿,最后干脆抱住李治,两只腿夹住李治,做起了树袋熊,无奈只能带上这个小丫头了。
尴尬之处在于,那刘府家老也不能说清自家老爷何处纳凉去了,只说在下游,急切敦促之余李治更是一脑袋空白,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好在李治生性洒脱不羁,全当郊游了,前些日又下了一场大雨,今日天气清凉,畅意在碧波白浪中也是一件人间美事。
春秋时的长江水面宽阔约是后世的十倍之多,及至到了大唐年间,依然有六七倍的丰润水量,长安城郊的渭水较之后世的长江更是不遑多让,碧波荡漾,白浪滔滔,蒸腾的水汽中带着浓浓的水草清香,从上游一路东来时,沿途的两岸葱葱郁郁幽静的山林,鸟鸣声不绝,尤其是山鸡更是泛滥的一塌糊涂,不时的就从山林间飞了出来,甚至在河上李治还见到不少野鸭子,李治以后世眼光做过了一番评判,这些野鸭子若是能做成北京烤鸭,全聚德早关门了。
小舟飘过了灞桥下,船头撑桨的归海一刀问道:“公子,还要再行吗?”
李治发呆中没来得及,坐在船尾戏水的上官婉儿当头抢先开口道:“好山好水,干嘛不行,行,本小姐还没玩够呢。”
这小舟却是归海一刀从专门载客揽胜的船家租来的,船不快胜在稳当,操船的归海一刀身为皇家侍卫统领,不比李治的狗刨,那是上山能擒虎下海能捉龙,听上官婉儿说得言大无实,也不去理睬,他是李治的亲卫可不是这个还没进宫就老大公主脾气的上官婉儿的,李治看出来,嚼着被上官婉儿插在自己嘴里的蒹葭水草含糊不清道:“全当是闲游了,虽然见不到那老小子,有着一江好山好水也不怨了。”
归海一刀站在船头四面了望,一个遥指,道:“公子瞧好了,过了灞桥,就北面那座青山最是清雅,名叫清凉山,连接着太白山,想必刘大人纳凉之所便在此处了。“
李治点点头:“一刀倒是好眼力,就去那劳什子清凉山,要真的清凉,朕改天也在山上盖栋行宫,也学陶渊明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也高洁快意洒脱一回。”
上官婉儿暗地里嘀咕一声,明显是不相信李治会惹得那份寂寞,至于归海一刀没啥反应,把两耳不闻窗外事练到家了,操着舵,长长的一声喝号:“清凉山——!我来也——!公子坐好!”
“噎——!”
一声实实在在一声低喝,便闻浆击水声骤响,小舟便悠悠向北飘去。大约半个时辰,清凉山便近在眼前,宛在水中央,天气多云,太阳穿梭在厚厚的雨积云中,水面上厚厚的升起青青絮絮的薄雾,一个濯竿,轻舟便提溜的靠上了岸边一块硕大的青石台阶,看来归海一刀所说不假,这里倒也有人烟所在。
归海一刀将船停靠稳当,李治便背起上官婉儿上了岸,放下这妮子抬头张望清凉山,笑道:“呦,这半山腰上居然有不少间竹屋,看来,三伏天的,长安不少达官在这清凉山上盖起了私人小筑。”
归海一刀道:“公子不知,即使在这清凉山上偶居,也有不少士子登门拜会,尤其是前段时间恩科科举,清凉山上更是络绎不绝,热闹的很呐。”
闻言,上官婉儿平静的道:“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不信但看宴中酒,杯杯先敬富贵人。门前拴上高头马,不是亲来也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