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在谈论博弈论的题目时,我习惯说“最优解”这个名词。
不知何时,“最优解”变成了林太郎的信条。
我并不是说追求最优解不好,因为我本人也是信奉最优解的存在。
如果整个社会都是林太郎这种人,估计经济学家都会狂喜的。
在康奈尔大学做交换生的时候,我曾结识了两位挚友,一位来自计算机学院,一位来自经济管理学院。
受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那位法国朋友的影响,我辅修了经济学。
在“羊”的经历让我知晓,我并没有掌握成为一名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想要做好一名领导者,经济学和管理学是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经济学十大假设之一的理性人假设,又称经济人假设,或最大化原则,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
说得直白一点,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在我见过的那么多人里面,林太郎是在现实生活中信息不对称的基础上,最接近理性人的人。
林太郎的处世哲学其实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很深。
实用主义的根本纲领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
他们关注直接的效用、利益。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
从未来的角度看过来,我能理解林太郎,因为我清晰地了解这个时代。
林太郎只是时代洪流下的一个个体而已,他受时代的影响很严重。
我们现在处于的时代是世界大战末期,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开展“明治维新”,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鼓励群众学习欧美技术,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
而实用主义兴起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正是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甚至被视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
林太郎在东大读书,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影响很大。
在我的角度看来,他成长的每一步都是符合逻辑的。
但符合逻辑,并不意味着我认同他。
我认同的是与心理学和社会学紧密相连的行为科学理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进行了大名鼎鼎的霍桑实验,在此之后,行为科学理论正式创立。
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大致有三点:
首先,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的“经济人”。
梅奥认为,人们的行为并不单纯出自追求金钱的动机,还有社会方面的、心理方面的需要,即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友情、安全感、归属感和受人尊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