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蕴大爷正文卷第三百七十八章打板子武英殿内。
贾蕴离去后,崇明帝坐在御案沉思,下方的忠顺王也不敢言语。
良久之后,崇明帝看了看忠顺王,开口问道:
忠顺王了解崇明帝,既然问了出来,想必心里已经有了主意,此时询问是想了解他的想法,于是忠顺王直言道:
提升武勋地位,这无疑会让武勋一脉支持,这样一来,不说那些保持中立之人,就是大明宫那边的武勋也会多加考虑,毕竟若是有媲美内阁的武官衙门,这是给他们武勋出身的人家多了一条门路登堂拜相,日后即便不能走科举之路,凭借老祖宗的余荫,不会比那些进士差,对于维持门楣极为重要,这些事情武勋们不会不知道,所以他们的支持是理所当然之事。
另一方面,军国大政归新衙门手中,那也就意味着兵权又归于天子身边,这两件事都是对身为天子的崇明帝极为有利,既然如此,崇明帝自然会心动。
只不过凡事有利就一定有弊,崇明帝叹息道:
提升武勋地位,相应的就要减少文官的权力,他们这些文官平日里说什么忠君报国,其实都是虚头巴脑的东西,权力才是最为重要的东西,动了他们的权力,不用多想,定然会招反扑,安稳的朝堂就会混乱起来。
忠顺王明白崇明帝的担忧,若是崇明帝在天子之位做差了,朝堂百官定然多想,要知道,崇明帝虽贵为天子,可是有大明宫这个掣肘,稍有不慎,恐怕就会被人乘虚而入。
对此,忠顺王心中早有定案,于是躬身回道:
崇明帝闻言顿时明白过来,说到底,这件事情其实就是武官与文官的权力之争,对于这件事,崇明帝不用表态,只要高坐钓鱼台,看着文武相争即可,只要把握住,不至于让事件超出控制范围,等事情定下来,新衙门成立,尽收武勋一脉之心,即便不成,贾蕴这个武勋年轻子弟的领头人同样可以借此在武勋一脉增大自己的威信,无论新衙门有没有成立,对于崇明帝而言都损失不了什么。
崇明帝开了口,也就是说此事被定了下来,忠顺王也没有再多言,有一句话忠顺王和崇明帝没有提及,那就是武勋一脉地位的提升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党派,这对于掌握天下的崇明帝不是一件好事。
开国之初,为何皇帝会大肆屠杀功臣,还不是因为他们威胁到了皇权,只不过目前来说利大于弊,所以崇明帝才会允许,待事情尘埃落定,那剩下来的事情就不得而知了
另一边,大内总管戴权引着贾蕴前往午门,行至一拐角处,戴权轻声说道:
贾蕴闻言不以为意,无奈道:
戴权闻言点头道:
贾蕴一听戴权的抱怨话,顿时就明白了这戴权在那群文官手底下是没占到便宜,毕竟在他们这些自视甚高的人眼中,太监在他们眼里都是些阿谀
谄媚的阉贼罢了,不说客气对待他们,就是些许的尊重都不一定会给,烦人的很。
戴权闻言笑着点了点头,贾蕴位高权重地还能与他一个太监嬉笑,着实让戴权心里舒畅。
旋即贾蕴低声道:
戴权以为贾蕴是担心崇明帝真要狠狠地责罚他,于是忙说道:
贾蕴抿了抿唇,低声道:
虽然打板子的人手下有分寸,不过那十板子可不好挨,上回贾蕴都休息了十几天才好利索,那种罪贾蕴可不想再受,于是贾蕴就找戴权问问看,看能不能做些手脚出来。
戴权闻言顿时为难起来,毕竟这是宫廷里的规矩,但凡杖责之人都是有罪在身,若是毫发无损地走出宫廷,怎么向天子交待,怕是他这个大总管都要做到头了。
贾蕴自然明白,他犯了如此重罪,要是毫发无损,百官那里也不好交待,于是贾蕴开口道:
说着,贾蕴偷偷塞了几张银票过去。
相对于受罚,花些银子不碍事,反正贾蕴也不缺银子。
戴权瞥了瞥手中的银票,想着贾蕴乃是当朝驸马,又是陛下器重之臣,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是什么事儿,反正要照实打五板子,也算有个交待不是
念及此处,戴权一脸为难之色,道:
戴权心里打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是不能这么轻易地表现出来,毕竟怎么着也得体现出这些银票相对应的价值不是
贾蕴笑着说道:
戴权仍旧是一脸的为难,沉吟片刻,应道:
贾蕴闻言心中鄙夷,真给他金山银山,恐怕连自己的主子都要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