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本就不是什么心胸宽阔之人,这么一下算是和张野成为死敌了。
宴会很晚才结束,这些人各自想着自己的事情,也有人装的酩酊大醉,又或者是真喝醉了,就像是曹操,还得让张野扶着他才能够走出去。
从袁绍的大帐到曹操的营地尚有一段的距离,这个倒是让张野颇为无奈,他不怎么喜欢饮酒,所以倒是没有喝多少,人也没醉,不过别人都醉了,而且曹操又提出了让张野送他,张野只能扶他行走。
二人走出营地,又这么走了一阵,曹操忽然像是没事人一样,双眼也恢复了清明,整个人也站直了身体。
“孟德兄何至于此?”
曹操却道:“不得不如此啊!!!”
张野不说话,静听下文。。
曹操道:“这天下熙熙攘攘,奈何我等想要做点事情的时候,总要依托于这些人。”
曹操的务实张野当然知道,他正奇怪曹操这两天为何这般做为,现在曹操这样说,他终于明白了。
原来曹操也是无奈的,三国这个社会就是如此,想要办事的人没有办法办,能够办事的人没有这个能力办,像是曹操这类的有识之士,只能依托在袁绍的光环之下。
当初正是袁绍的决策失误,才导致了董卓进京,现在却没有人会再提起这件事了。
“孟德兄辛苦了。”
张野这话倒是真心实意的,三国中的曹操是一个颇为有争议的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说的一点都不假,曹操在这个时刻应该还是心系大汉的,估计曹操的变化就是迎天子。
得到适当的权利之后,想要这些人把权利再交出来,这就有些不太可能了,这也是人之常情,况且那个时候基本上各个诸侯都是对着朝廷阴奉阳违了。
如果中央集权还是存在的话,曹操可能就真的成为一个治世之能臣了。
所以张野推断,这个时代的曹操还是心系大汉的,虽然张野的心中没有大汉,但是他还是挺敬佩曹操的。
能够周旋于各种人之间,又岂是那么容易的,曹操心中的郁闷,估计也无人得知。
“大都督应该小心袁公路,此人可不是什么心胸宽广之人。”
“大家同为盟军,想必他也不会做的太过吧!”张野说道。
曹操撇撇嘴,没有再说下去,也许他还有别的深意,但是既然已经提醒过张野了,就没有必要继续提醒下去。
二人又说了两句,然后曹操提出离去,既然醉酒都是装的,张野自然是不需要送曹操回去了。
临行前,曹操想了想又对张野说道:“小心袁本初!!”
说完之后曹操满含深意的笑了一下就走了,而且曹操走的时候显得有些踉跄,也不知道他到底是醉了还是没醉。
不过看他方才的表现,应该是没醉的,但是不知道为何又突然说出来一句这样的话,让张野猜不透。
张野有心追上去问一下,但是又觉得有些不妥,这件事就像是一根刺一样,一直徘徊在张野的心中,总之现在是挥之不去了。
回到营内,张野依旧是在想着曹操的那句话,让他防着袁术他尚且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是为何又要让他防着袁绍呢?
这有些莫名其妙,史书上评价的袁绍为人豪迈,缺点就是好谋无断,说白了就是人太犹豫了,不懂得抓住机会,有时候会凭借着自己的喜好来做事情,不过袁绍也就是这样而已了,为人应该还算是光明磊落吧。
第二日,袁绍匆匆忙忙的就举行了盟主的登台仪式,就算是正式的成为联军的盟主了,手下算上张野一共十九路诸侯,正式集结,袁绍杀牛宰羊,歃血为盟,直接出兵想着洛阳杀来。
张野同样在这大军之列,而且可能是由于给袁绍出了个好点子的原因,袁绍直接拨给了张野一些粮草,够他这三千人吃一段日子了,借粮的事情倒是无需再开口。
大军开波走的并不快,而且为了壮自己的声势,袁绍命人沿途开始宣传,大军尚未到达虎牢关下,就已经被报给董卓。(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二章 人心叵测
官道上,一骑一马当先,身后跟着五万雄兵,大家风尘仆仆,领头的将军一脸的扎须,豹眼圆瞪,只是看一样就不容易让人忘记,他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悍勇。
“华将军,前方五里就是虎牢关了,让兄弟们歇歇吧!!”一名小校说道。
汉子想都不想直接道:“只差五里了,告诉兄弟们再坚持一下,我们到了虎牢之后在做休息。”
小校无奈,只得独自往回赶。
华雄却想起了临走时胡轸对他说过的话:此战切记小心,只可胜不可败,不然性命不保。
华雄是胡轸的老部下,其实西凉军中也是派系纷争不断,华雄来自关西,虽然悍勇,但是西凉军并不缺悍勇之辈。
李催、郭汜、牛辅等人俱是勇将,而且李傕最得信任,掌控董卓帐下精锐飞熊军,而胡轸则是仗着自己乃是董卓身边的老人,所以华雄则只能投奔胡轸。
然后他的名字才会被董卓所知道,并且封为帐下的都督,董卓对别人虽然残忍,但是他对手下倒还是蛮好的,华雄在西凉军之中也算是自封的杂号将军。
虽然未得实职,但是华雄已心满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