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子上。闭目思考了起来。
他记忆中的文章诗词有很多,如果是单纯讲书中的精义,各个朝代都有其独到之处。但是作为一个穿越者,他也不会放弃属于自己的优势,他虽然在前世也是一个历史资深教授,但是却也没有自大到感觉自己超过了历朝历代的前辈先贤。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句话在告诉后人每个朝代都有不可超越的一面。比方说,唐诗就是在诗这一方面的巅峰时期,不是说后期朝代就没有一首诗达不到唐诗的境界,也许某个朝代某个人某一首诗达到了唐诗的境界,但是他所存在的那个时代的整体作诗的水平无法和唐诗相提并论。所以虽然罗信曾经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年代,而且还是一个研究古文的专家,但是他也有着清晰的认知,自己和这些古代人比起来还差很多,因为他们就生活在这种文化的环境中,无时无刻地不在受着熏陶,和他前世完全不同,可以说他前世的生活和那个时代都有些格格不入,就因为他对于历史和古文的喜爱。
所以完全凭他古文的功底,他很怀疑自己能够比得过这个时期的书生,也许给他几十年,他未必会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一个书生差,但是他不想耗费时间,实际上他的古文底子已经不低,但是为了确保自己能够出人头地,他也不介意在某个时刻借用古人先贤的作品,这就是穿越众的福利,用起来没有丝毫心理障碍。所以他把古代的作品分成了两类。一类是明朝这个时代以前的,一类的明朝这个时代以后的。
这个时代以前的是准备时常研读,温故知新的。这个时代以后的就是准备借用的。所以罗信准备先誊写这个时代以后的,免得时间久了,记忆模糊。
睁开眼睛便开始默写他前世记忆中的这个时代以后的文章诗词。有着鹅毛笔,他书写的速度很快,而且字迹也很小。学堂下午是不上课的,一个下午他已经写了厚厚的一叠纸,直到母亲唤他吃饭,他才放下鹅毛笔,揉了揉发酸的右臂,目光落在了鹅毛笔上,心中便不由一叹。看鹅毛笔的损耗程度,一支鹅毛笔大概也就够他使用三个月的。
吃完了晚饭,罗信管母亲要了一个大木箱子。当罗氏听说罗信是要用大木箱子存放书稿,便风风火火地进屋给他倒出来一个大木箱子,而且箱子上还有锁,罗氏郑重其事地将锁和钥匙交给了罗信。
罗信将书稿放进了箱子里,然后将箱子锁上。右臂的肌肉还是有些发僵,罗信这个时候才想起自己如今只有八岁,身体还没有长成。如果继续这样的话,会伤到自己的身体。信步走到了屋外,拿起了木制的关刀便呼呼地练了起来,三十六式关刀练完,便听到大哥的掌声。
“小弟,你的关刀练得太好了,指点我一下。”
“好!”
对于自己的大哥没有什么好保留的,罗信认真地指点了一遍,看着大哥在那里兴奋地耍着关刀,罗信陷入了沉思。
以后他是要走文官的路,如此再练关刀就有些不适合,别说连这种长兵器,就是普通的拳脚也会被文人耻笑粗鲁,他当然不想被文人集团排斥,在任何一个世界特立独行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哪怕你想要改变这个时代,也要先从融入开始。
但是,他又不想成为一个文弱书生,来自后世的他深知有一个好身体是一种幸福。想到这里,他倒是有些埋怨为什么不将他穿越到汉唐,那个时代的中国是以武治国,就像房玄龄那样的书生也曾经拎着一把剑和李世民冲锋陷阵过。但是宋代开始,中国就是以文治过,书生已经变成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一个群体。
罗信不想变成这样,但是又不能够特立独行,最终他选择了太极拳。这种拳法打起来如同行云流水,飘飘欲仙,而且他在前世所学的太极球偏重养生,这种道家养生拳术倒是在大明文人这个阶层很是流行,不会让人感觉到罗信粗鄙。
想到就做,罗信的脑海中开始回忆他所学的太极球,在前世他所学的太极球是老架一路,总共七十三式,一趟老架一路从头至尾打完,身上出了一层细汗,只觉浑身舒爽通透。
*
求收藏!求推荐票!
*
*
 ;。。。 ; ;
第二十二章 字好丑
万分感谢淘气小仙子同学(100)的打赏!
*
“小弟,你这练的是什么拳?我怎么没有见过?”罗青拄着大刀愣愣地问道。
“太极拳!”
“太极拳?道家的?”
这次轮到罗信神色一愣,他没有想到罗青会知道太极拳,而且还知道出自道家。罗家果然不愧是武道世家啊!只是年仅十一岁的大哥眼力也是如此犀利。
“嗯。”罗信点头道:“大哥,你怎么知道这是道家的?”
“听爹说的,爹说如今出现了一个新的道家流派,我记得当初爹说的就是太极拳。不过我觉得软绵绵的,没有力道。”罗青撇了撇嘴,一副很看不上的神色。
罗信便摇头轻笑,他虽然并不精通太极拳,但是却见识过真正的太极大家,知道太极拳不仅能够打人,而且非常厉害。只不过罗信此时的水平连入门都算不上,只是起到一个锻炼身体的作用罢了。
他也没有和大哥解释,一边朝着屋子里走去一边说道:“大哥,别练了,再练就又要饿了。”
“我再练一会儿。”
背后传来大哥的声音,罗信摇了摇头走进了屋子里,自己生火煮了一锅水,用了半锅擦洗了一下身体,留给了大哥半锅水,然后回到了西厢拿起鹅毛笔再次开始誊写文章。
天明。
罗信和罗青已经在院子里结束的晨练,罗青练的是关刀,罗信练的是太极拳。出了一身细汗,哥俩回到屋子里擦洗了一番,吃完早饭,罗信便背着书箱向着学堂走去。
这次当罗信再一次进入到学堂时,十一个小伙伴望向他的目光已经变得不同。不再像昨天那种鄙视,不屑和讥讽的眼神,而是变得有些复杂。昨天罗信能够在先生只教一次的情况下诵读三字经,这让他们已经有些开始怀疑村子里面的谣言,只是单单的诵读三字经还不能够让他们完全不相信昨日的谣言。毕竟在村子里只有三个秀才,一个是张洵的父亲,也就是上林村的村长,张树,第二个就是学堂的先生林昌,第三个就是罗信的小叔罗智。
虽然昨天在学堂上罗信说过他小叔只教了他的儿子罗文二十八个字,但是谁知道罗智有没有在之前单独教过罗智?
张洵见到罗信倒是眼睛一亮,待罗信刚刚坐下,就亟不可待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