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9小说网

669小说网>因缘际会隐含的意思 > 第12部分(第1页)

第12部分(第1页)

同学都要充沛,每天要去健身房,打很多电话回公司,学习成绩也很好。按照这样走下去,干到70岁都没有问题。我一直认为,年龄的问题不要太在乎,关键是心态。  王东煜:对女性来讲,她们对年龄可能更加敏感。但我就很少有这种感觉,关键是看自己的心态好不好。自信可能是藏在心里的,没有人给我贴一标签说你已经很老了,有些事你已经不能干了,所以我一直都不是很在意自己的年龄。但如果我现在才开始到社会上去找一份工作,我觉得肯定得面对挫折。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5岁该死了吗?(2)

陈   屹:怎么能改变那些老板或者人力资源主管的心态呢?王东煜:我不知道。因为上次找工作的时候是25岁,所以不知道怎么改变他们的心态。公司里也有一些很好的工程师到了30岁就急于改变,比如说去做经理人什么的。我发现中国人的心态跟外国人区别很大,像外国同事已经50岁了,他还在安心做他的工程师,很知足。如果一个中国男人到了30岁还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他会有失败感,会急于去改变,这跟中国的大环境在剧烈地变化有关。当这个社会前进的时候,如果你自己没有改变,你就会觉得落后了。  付   蓓:我在医药领域的外企工作,医药领域其实更重视经验和资历。来MBA之前没有想到同学都那么年轻。刚来到这里时我感到压力很大,其实这种压力大部分是因为他们优秀而且年轻,尽管我在外企的职位和薪酬已经算是比较高的了。  陈   屹:那你就完全放弃了?付   蓓:对,其实对于辞职及以后的工作这个问题我当时想得太少了。这确实是一种很自然的心态,觉得工作到一定阶段好像什么都有了,虽然不是很富有,职位和别人对你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相称了,应该换一种生活方式,回到校园读书是最好的选择,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决定辞职了。  陈   屹:万一毕业后还不如以前呢?付   蓓:我有这种心理准备。其实读书本身就是一种新的生活,可能原来的那种生活太舒适了反而让我不再有成就感。在一家企业待得太久,虽然和老板同事非常和谐,但很多工作是重复性的,应该到整理思路的时候了。  史   煜:大家都知道这个道理,人不会因为自己处在一个高的状态就会高兴和满足,绝对不是这样的;而是你不断地在进步,在提高,你的状态一点点好起来,你就会高兴,尽管这个时候可能你的状态比别人还差得很远。这就是为什么富人不一定比穷人幸福。  卢   翱:我来了这么久,刚开始觉得打击特别大。以前我也是做项目经理,好像没人比我更厉害,来了以后就很受打击,一直打击到没有自信,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实际上MBA的课本自己也能看,但是这种文化你是学不到的。你很厉害,周围的人也很厉害,然后你就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其实被打击完之后你重新找回自信的过程是很重要的。  张晓辉:我就是在享受这个过程。应该说30岁以前我有大把机会,不知不觉中就挥霍掉了。毕业时找工作,容易得让我不知道该怎么珍惜了。1997年从对外经贸大学毕业,第一份工作是在建设银行,然后又到摩托罗拉、普华、德勤。不像现在的毕业生,当时在不停地选,不知道该选哪个。我学的是金融,就到了财务部,一年就觉得不爽,跟人沟通很少,然后就换工作。我每一次换工作都没有边工作边找,都是先辞职然后再去找。后来去了一家在中国已经有百年历史的丹麦公司,做了一段时间又感觉不爽,可能是希望跟一些聪明人做一些聪明人做的事,后来又换,直到换到聪明的人不带我玩了。比如说我一直想去跟更高层次的人接触,好有那种思想的交锋。直到有一天,他们那种人玩的东西你看不懂了,你看懂了也玩不了玩不起了,这个时候我就开始考虑应该变得更聪明,这时就不是你那种小聪明能够解决的了,可能需要系统学习。家里人或者其他人一直问我,你换那么多工作到底为什么。我一直想找性格上的理由,后来我觉得是自己希望和聪明人在一起玩聪明人的游戏。  李   凌:我的感受可能跟张晓辉刚好相反,我们是对外经贸大学的校友。我是1994年毕业的,专业是信息管理。当时信息管理在中国没有明确定义,这个专业在全校学习又最辛苦,学科的跨度很大。但到毕业分配时很难对口,对你感兴趣的单位都不合适。我们觉得很不平衡,大家学的东西差不多,而且我们学的比他们还多,后来同学们只有各想各的办法了。  肖   锦:虽然现在才来读MBA,但晚做总比不做强。对外经贸大学毕业之后也是一帆风顺,那时候学校是包分配的,不存在找工作的问题。分到外贸公司,待遇各方面条件都挺好,而且还给分房子,很少有换工作的想法。三四年之后就结婚,也没有想过出去闯,因为你出去了就要把房子退还公司,外边的待遇也未必比这好多少,外贸公司又派我到美国工作了3年。但是读MBA这个愿望是我很早就有的。我不觉得三十四五岁有什么特别大的劣势,这个尴尬是社会带来的,因为找工作的时候会受到年龄的限制。  付   蓓:我觉得这跟你从事的行业有关。比如说IT行业,我就同意王东煜说的,过了30岁你肯定是老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年轻一代带来的压力很大,但是在医药公司或者是外贸公司我觉得经验更重要。其实到了这里以后才有年龄压力,是大家带给我的,或者说是社会带来的。现在对MBA有很多负面的报道,说什么不愿意要30岁以上的。但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我在原来的公司是最年轻的,我的下属都比我大。我还年轻,不愿意在一个舒适的没有成长空间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对我来说,时间还够用,如果再晚一点到35岁,肯定不会再去读书了。30~35岁这是人生一个思索问题的阶段。其实我觉得对于女人来说,还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然后再去提升自己。尤其是你对孩子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东西很重要,点点滴滴都是生活中积累起来的。  。 最好的txt下载网

35岁该死了吗?(3)

段   磊:我最早在国企,然后到合资企业,然后从合资企业到了私企,到最后是一个人了,反正公司从人员上越来越少。当时想上MBA,也就是30岁的人嘛,都会有一些想法。我是做销售的,会有很多新的想法和管理观念。如果与客户的想法出现了断层,这会影响双方的沟通。我比较彷徨,做销售吧,做电源销售暂时还有一些利润空间,再过两年就和做电脑一样了。现在做电脑,如果你不做大、不成规模的话,就没有利润,将来生存的机会都很小。到了MBA以后我才感觉到,人工作了很多年,周围的同事、领导限制了你很多想法,你觉得有的话不该说,有的话不能说,活得挺累。但到了这样一种环境,大家都是同学,互相启发,而且你有很多想法都可以说出来,没人会和你计较。  卢   茸:段磊老吹牛。那天过腊八,我们说上他家喝腊八粥,他就吹牛说他会做饭什么什么的。然后我们就去超市买了一大袋煮腊八粥的米。我们在一边看电视,他说他做饭。结果我们发现他把一整袋米全都扔到了锅里,放上水。等到我们来吃饭的时候发现锅煮坏了,粥还没有煮熟。我们吃了这顿粥,一辈子都忘不了。  段   磊:这也反映了一个问题,我们做销售的可能都是眼高手低。所以能够坐在这里跟大家一块学习一些东西很好,像咱们以前说的镀金也好镀铜也好,学了MBA就是多掌握一种生存的技能,为将来做准备吧。  施丕瑞:说到这个35岁现象,我倒有些不同的观点。我现在也是29奔30了吧,首先我觉得这种现象在中国可以理解,像澳大利亚、加拿大就不会有这种现象,为什么呢?因为中国的劳动力实在太多了,人力资源部门对劳动力就完全可以挑剔和苛求。实际上我觉得一个人到35岁正是黄金时期,为什么?35岁的人精力体力还是相当旺盛的,而且你的社会经验、各方面的经验应该是处于最佳时期,关键是怎么来看这个问题,你要学会扬长避短。以前大家都听过田忌赛马的故事,你35岁的人,不用跟二十四五岁的人去争同一个领域。举一个具体的事实来讲,比如说做销售,如果你是35岁的人,做销售意味着你要满世界跑,你的精力和体力肯定比不过二十四五岁的人。他们大学刚毕业出来,处理不了危机和紧急的事情对吧?你有自己的长处,要跟年轻人去拼自己的长处。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人家说天生我材必有用,我给他补一句,各个年龄段的人有各个年龄段的优势,要充分利用。每个人都有年轻的时候,都要经历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所以从进行一场赛跑来讲,大家都是公平的。第二点我要强调的是心态的问题,我记得我工作第三年的时候,我们的老总跟我说了一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他说“常做常新”。当时我问老总这个“常做常新”是什么意思?他说,就是说不管你现在取得多么大的成就,是什么样的一个职位,不管你是做管理的还是做技术的,做到任何时候都要把自己当作新人来看。如果你把自己当老人来看,在资历还有各方面好像特别骄傲,但这对你有百害而无一利。所以把“常做常新”这个心态摆好了,你以后做很多事情就会觉得非常轻松。现在又3年了,心态摆正了我觉得相当重要。  卢 茸:有一点我特别同意,就是说三十多岁的人,特别是女人在求职的时候调整心态特别重要。到MBA学知识对我来说真的是其次,但是心态的改变我的体会比较深,举个例子,我是一个特别追求完美的人,很多事情都要做得尽善尽美,不喜欢把缺点暴露给别人。不幸的是开学第一天我就留给大家一个特大的笑话。那天我来上学的时候车没拉刹车,车就沿着湖边差点扎到湖里去。当时觉得特别不好意思,上学第一天就给大家留下了一个特别不好的印象,很难过,这跟我的本性是相违背的。但是这件事情出了以后,大家对我都很友善,也许大家觉得是一个很可爱的缺点。可能很少有那种尽善尽美的人。  陈   屹:你说你以前年薪18万,MBA毕业以后如果市场不好,拿不到18万了怎么办?卢   茸:以前我觉得不能接受,现在也能接受,为了快乐可以放弃很多,以前我认为不能放弃的东西现在觉得都可以放弃。  史   煜:前两天管理课上我们做性格测试,我是班里少数几个非典型的性格之一。刚才很多人都说有困惑,我就没有困惑,我一直都是很有主见的那种人,好像从来没有在个人发展方面有过迷惘。我知道我该怎么走,即使到了十字路口,我也觉得没问题,我知道自己的方向是什么,我能处理它。  陈   屹:你是说你是很随意的人?就是顺其自然的人,对吗?史   煜:我较少因为外界因素而感到迷惑、彷徨,从不怨天尤人;有明确的价值观和目标,能很好地让自己去适应外界环境,并且能通过努力而成功。也正因为如此,我从不迷信权威,也从不人云亦云。比如说今天有个很有权威的人来做讲座,有的人听了就会对他的话深信不疑;我就不会,除非我认为他说得有理,否则他职位再高我也不会接受;而且老师说的每句话我都有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对就吸收。大学毕业时我放弃了保送读研的机会以及系主任推荐的留学机会,是因为我不看好自己的专业;也曾经放弃了到国外工作的机会,而且,读MBA也没有去国外,而选择了北大。因为我觉得一方面在国外发展是以己之短,搏人之长,另一方面中国有这么好的发展机遇,在国内发展不是更好吗?我不喜欢在一部大机器上当一个小螺丝钉,也不想浪费时间做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事情。每一次看似可惜的放弃都是一次积极的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是朝我想去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35岁该死了吗?(4)

付   蓓:比如说《精品购物指南》、《经济观察报》等等,每一期都要登一些MBA教育离我们有多远的文章,好像在大众看来,MBA跟现实世界离得太远了。我刚读MBA时,特别自豪地跟每个人说我在读MBA。但是很多人看我的眼神并不像我想像的那么憧憬,好像觉得读MBA是没有办法的一种选择。来读书的人很多已经很优秀,他并不是完全追求一种利益,很多是追求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我觉得能够放弃自己原来很好的职业,选择来读书的人肯定都是能够对企业创造价值的人。不要把大家看得太势利了,每个人心里都有除了经济之外的其他动力。  李   凌:国外的一些MBA他们入校很多都是为了改变自己的职业生涯,我不太清楚是不是他们毕业后就能做到,但我感觉现在在国内还做不到,根本不像你想像的那样,并不是说我读了MBA就可以改变我的职业方向。  付   蓓:很多人在来这里之前都觉得自己很出类拔萃,但是到了这个班以后,都会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还有很多比你更优秀的人。这在我原来的职业生涯中很少碰到,所以除了知识的补充以外,对我来说也是挫折教育。人的一生不能太顺利,尤其是在35岁之前,如果在这之前你没有经过跟各行各业的人接触和磨炼,以后有挫折会很麻烦,所以这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  周晓明:三十来岁了,到了这个年龄自己还要保持对人生不断地追求,不可能去做一些与你的道德观念相悖的事情。  陈   屹:孤独吗?周晓明:没错,别人会觉得你挺傻的,不会理解你。到了35岁以后,公司可能因为市场的因素就真的不行了,可能你真的就要回家了,那时候你怎么办?可能那时候才会真正知道什么叫高不成低不就。社会上这种情况肯定是有的,原先的公司很好,他可能想换个更好的,结果越换越差。新公司无论是在薪酬上、环境上,还是企业文化上都不适应,再换可能还要更差,到那时候再想回到原来,那是不可能的。  抉择,是对今天的挑战,放弃,也许又是明天的遗憾。人生的路就是这样起伏不断。35岁是出现反差的时候,也是对你综合素质的真实检验。  周晓明对“35岁现象”这样说:30岁时开始困惑,来之前觉得目的挺明确的,学起来才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岁数,不知道自己将来该干什么。像美国摩根斯坦利要雇用的是比较年轻的人,因为工作辛苦,一天可能只睡五六个小时,要靠体力挺下来。来MBA读书把工作辞了。其实这也不是我们年龄的错误,但是现在国内的很多企业都要35岁以下的,也许是跟所有的单位都要招研究生博士生一样,都是在跟风。反正35岁已经是一个坎儿了,会觉得可能更世故了,可能更不容易学东西了,可能家庭负担更重了。我上海交大毕业之后直接进摩托罗拉工作了4年,然后考研究生上了天津财经学院的国际金融专业,跳级两年就毕业了,进了华夏银行的总行。如果问我对两个不同环境有什么看法,摩托罗拉讲的是诚信,即使年底的时候收到供应商的礼物,他们都会交上去,年终作为奖品,大家去抽。在摩托罗拉是不能打私人电话的。摩托罗拉和另外一家公司在某地争一个项目,项目负责人提出要一些合同之外的东西,摩托罗拉拒绝了;另外一家公司给了,后来这个项目就被其他公司拿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